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引言 | 第10-1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种质资源研究 | 第11-15页 |
·国外牧草种质资源研究 | 第11-12页 |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研究 | 第12-15页 |
·扁蓿豆简介 | 第15-17页 |
·扁蓿豆分类 | 第15页 |
·扁蓿豆植物学特性 | 第15-16页 |
·扁蓿豆种子特性、物候期及根、茎、叶的生长发育 | 第16页 |
·扁蓿豆的利用价值及分布 | 第16-17页 |
·国内外扁蓿豆的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国内研究 | 第17-19页 |
·国外研究 | 第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6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19-20页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6页 |
·扁蓿豆生物学特性 | 第21页 |
·扁蓿豆芽期抗旱性研究 | 第21-22页 |
·苗期抗旱性研究 | 第22-24页 |
·细胞学特性的观察鉴定 | 第24-25页 |
·扁蓿豆营养成分分析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3页 |
·扁蓿豆生物学特性 | 第26-29页 |
·物候期 | 第26-27页 |
·叶型、叶色、叶片表面被毛和花色 | 第27页 |
·株高 | 第27-28页 |
·千粒重 | 第28-29页 |
·鲜干比 | 第29页 |
·扁蓿豆种子抗旱性结果与分析 | 第29-34页 |
·发芽率 | 第29-30页 |
·相对发芽势 | 第30-32页 |
·相对活力指数 | 第32-33页 |
·胚根长/胚芽长 | 第33-34页 |
·隶属函数分析 | 第34页 |
·扁蓿豆苗期抗旱性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相对含水量的变化 | 第34-35页 |
·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 第35-36页 |
·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 第36-37页 |
·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第37-38页 |
·抗旱性隶属函数综合评价 | 第38页 |
·芽期和苗期抗旱性的综合评价 | 第38页 |
·扁蓿豆细胞学结果与分析 | 第38-41页 |
·染色体数目 | 第38-39页 |
·染色体长度组成及核型分析 | 第39-41页 |
·扁蓿豆营养成分分析 | 第41-43页 |
·扁蓿豆营养成分 | 第41-42页 |
·扁蓿豆营养成分的主成分分析 | 第42-43页 |
·综合评价 | 第43页 |
4 讨论 | 第43-47页 |
·扁蓿豆生物学性状的分析 | 第43-44页 |
·PEG 胁迫对扁蓿豆芽期的发芽率、相对活力指数、胚根 | 第44-45页 |
·干旱对水分状况、光和作用、膜脂过氧化、渗透调节指标的影响 | 第45-46页 |
·扁蓿豆细胞学分析 | 第46-47页 |
·扁蓿豆营养成分分析 | 第47页 |
5 结论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