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 第11-14页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旅游地感知形象测量系统的建立依据 | 第16-22页 |
·理论依据 | 第16-20页 |
·旅游地感知形象的界定 | 第16页 |
·旅游地感知形象的特征 | 第16-17页 |
·旅游地感知形象的形成过程 | 第17-20页 |
·旅游地感知形象测量释义 | 第20页 |
·实践依据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旅游地感知形象测量系统的建构 | 第22-25页 |
·旅游地感知形象测量目标系统 | 第22-23页 |
·一级目标:提出旅游地形象建设与传播建议 | 第22页 |
·二级目标:旅游地感知形象的差距分析 | 第22页 |
·三级目标:旅游地感知形象资料的获取 | 第22-23页 |
·旅游地感知形象测量对象系统 | 第23页 |
·旅游地感知形象测量方法系统 | 第23-25页 |
·调查方法 | 第23-24页 |
·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第四章 旅游地感知形象测量系统操作流程设计 | 第25-34页 |
·旅游地感知形象资料的获取 | 第25-29页 |
·用非结构性测量方法确定旅游地感知形象的属性——访谈 | 第25-26页 |
·用结构性测量方法获取旅游地感知形象基本资料——问卷 | 第26-29页 |
·旅游地感知形象的差距分析 | 第29-32页 |
·旅游地感知形象差距表现分析 | 第30-31页 |
·旅游地感知形象差距形成原因分析 | 第31-32页 |
·旅游地形象建设和传播建议的提出 | 第32页 |
·形象建设建议的提出 | 第32页 |
·形象传播建议的提出 | 第32页 |
·旅游地感知形象测量系统操作模式 | 第32-34页 |
第五章 案例研究——以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感知形象测量为例 | 第34-63页 |
·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概况 | 第34-35页 |
·基本情况 | 第34-35页 |
·旅游业发展状况 | 第35页 |
·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感知形象测量系统设计与应用 | 第35-62页 |
·感知形象资料的获取 | 第35-38页 |
·感知形象差距表现分析 | 第38-49页 |
·感知形象差距形成原因分析 | 第49-59页 |
·形象传播与建设建议 | 第59-62页 |
·案例研究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63-64页 |
·研究结论 | 第63页 |
·研究局限及不足之处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A:前期访谈提纲 | 第67-68页 |
附录B:前期访谈结果汇总 | 第68-70页 |
附录C: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游客感知形象调查问卷一 | 第70-72页 |
附录D: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游客感知形象调查问卷二 | 第72-74页 |
附录E: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游客感知形象调查问卷三 | 第74-76页 |
附录F:查阅旅游杂志以及旅游网站名录 | 第76-77页 |
在校期间学术情况及科研成果清单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