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国内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研究主要内容和技术框架 | 第20-22页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0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研究 | 第22-38页 |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25页 |
·系统理论 | 第25-28页 |
·评价指标体系理论基础 | 第28-31页 |
·可持续性指标(体系)的概念 | 第28页 |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功能 | 第28-29页 |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29-30页 |
·指标体系的类型 | 第30-31页 |
·指标评价标准的选取 | 第31页 |
·指标体系的模型框架类型 | 第31-38页 |
·LCA 模型框架 | 第32-33页 |
·DPSIR 模型框架 | 第33-34页 |
·基本指标体系模型框架 | 第34-36页 |
·三种指标体系框架优缺点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38-50页 |
·城市总体规划分析及其环境影响识别 | 第38-41页 |
·城市总体规划环评的重点 | 第38页 |
·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 第38-40页 |
·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识别 | 第40-41页 |
·指标体系建立模型选择 | 第41页 |
·DPSIR 模型 | 第41-43页 |
·DPSIR 模型指标体系层次建立 | 第42页 |
·DPSIR 模型指标体系框架 | 第42-43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层次分析法 | 第43-47页 |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及特点 | 第44页 |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第44-47页 |
·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多级灰色关联综合分析 | 第47-50页 |
·灰色关联分析的原理 | 第47-48页 |
·灰色关联度分析计算方法 | 第48-50页 |
第四章 以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环评为例 | 第50-71页 |
·合肥市概况 | 第50页 |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 第50-57页 |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第50-52页 |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 第52-57页 |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 第57-69页 |
·指标体系的建立——DPSIR 模型 | 第57-59页 |
·指标值的确定 | 第59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9-63页 |
·指标的综合评价——多级灰色关联综合分析评价 | 第63-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评价结论验证 | 第69-7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展望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