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前言 | 第13-17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17-46页 |
1 研究人群的招募 | 第17-19页 |
·脓毒症诊断标准 | 第17页 |
·入选和排除标准 | 第17-18页 |
·临床资料和人口学资料的收集 | 第18-19页 |
2 基因分型 | 第19-45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19-21页 |
·DNA的抽提 | 第21页 |
·候选基因的选择 | 第21-24页 |
·候选SNP的选择 | 第24-25页 |
·SNP的频率验证 | 第25-26页 |
·最终入选的SNP位点 | 第26-28页 |
·SNP位点的分型方法 | 第28-45页 |
3 统计学方法 | 第45-46页 |
第二节 结果 | 第46-112页 |
1 入选样本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特征 | 第46-48页 |
2 脓毒症哈温平衡检验 | 第48页 |
3 脓毒症遗传易感性的关联分析 | 第48-57页 |
4 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关联分析 | 第57-112页 |
·脓毒性休克转归的关联分析 | 第57页 |
·脓毒症死亡转归的关联分析 | 第57-69页 |
·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关联分析(ACCP/SCCM分级) | 第69-87页 |
·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关联分析(功能障碍器官数量分级) | 第87-112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112-115页 |
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脓毒症遗传易感性关联的讨论 | 第112-113页 |
2 细胞粘附分子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关联的讨论 | 第113页 |
3 阴性关联结果的讨论 | 第113-114页 |
4 不足之处 | 第114-115页 |
第四节 全文结论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0页 |
文献综述 | 第120-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
个人简历 | 第129-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