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墨装饰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序言 | 第7-10页 |
| 一 研究对象 | 第7页 |
|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 三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四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9-10页 |
| 第二章 墨饰起源及徽墨装饰发展概述 | 第10-17页 |
| 一 自然形态的天然墨 | 第10-11页 |
| 二 人造墨及其早期的装饰 | 第11-13页 |
| 1.从"墨丸"到模制素面墨 | 第11-12页 |
| 2.文字——墨面的装饰雏形 | 第12-13页 |
| 三 徽墨装饰发展概述 | 第13-17页 |
| 1.徽墨起源 | 第13-14页 |
| 2.早期的徽墨装饰 | 第14-15页 |
| 3.鼎盛时期的徽墨 | 第15-17页 |
| 第三章 徽墨的装饰风格 | 第17-43页 |
| 一、装饰工序的独特性 | 第17-22页 |
| 1.墨模印纹 | 第17-21页 |
| 2.敷金和填色 | 第21-22页 |
| 二、造型多样化 | 第22-24页 |
| 1.长方形墨 | 第23页 |
| 2.圆饼形墨 | 第23-24页 |
| 3.牛舌形墨 | 第24页 |
| 4.八边形墨 | 第24页 |
| 5.仿人、物形墨 | 第24页 |
| 6.无定式墨 | 第24页 |
| 三、装饰题材雅俗相济 | 第24-26页 |
| 1.民间题材 | 第25页 |
| 2.文人题材 | 第25-26页 |
| 四、装饰表现手法灵活多变 | 第26-31页 |
| 1.写实手法 | 第26-27页 |
| 2.写意手法 | 第27-28页 |
| 3.符号、图案和书法文字 | 第28-30页 |
| 4.综合手法 | 第30-31页 |
| 五、构图随形布局 | 第31-40页 |
| 1.通体装饰构图 | 第31-33页 |
| 2.分面装饰构图 | 第33-40页 |
| 六、浓厚的传统性装饰色彩 | 第40-43页 |
| 1.金黄色 | 第40-41页 |
| 2.银白色 | 第41页 |
| 3.红、绿色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徽墨装饰表现的内容及文化内涵 | 第43-48页 |
| 一、表示吉祥事物的降临 | 第43页 |
| 二、表露文人气息和高雅情趣 | 第43-44页 |
| 三、彰显至高无上的皇家气派 | 第44-45页 |
| 四、展示美不胜收的风景民情 | 第45-46页 |
| 五、徽墨的取名艺术 | 第46-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 图片来源 | 第50-5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1-52页 |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