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0-14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小结 | 第15页 |
·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 激励机制理论概述 | 第17-25页 |
·核心概念 | 第17-19页 |
·激励 | 第17页 |
·机制 | 第17-18页 |
·激励机制 | 第18页 |
·社会体育指导员 | 第18页 |
·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机制 | 第18-19页 |
·激励理论 | 第19-21页 |
·内容型激励理论 | 第19-20页 |
·过程型激励理论 | 第20-21页 |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 第21页 |
·激励机制 | 第21-25页 |
·激励机制的特征 | 第21-22页 |
·激励机制的作用 | 第22-23页 |
·激励机制的形式 | 第23-25页 |
3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机制现状 | 第25-36页 |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概况 | 第25-29页 |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进程 | 第25-27页 |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本结构情况 | 第27页 |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体制状况 | 第27-29页 |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机制现状 | 第29页 |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外部环境 | 第29-30页 |
·内部环境 | 第30页 |
·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0-34页 |
·主观因素 | 第31页 |
·客观因素 | 第31-34页 |
·构建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及特殊性 | 第34-36页 |
·必要性 | 第34页 |
·特殊性 | 第34-36页 |
4 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机制的内涵与体系 | 第36-43页 |
·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36-39页 |
·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机制的逻辑起点 | 第36-38页 |
·社会体育指导员参加活动的动机 | 第38页 |
·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机制的系统性 | 第38-39页 |
·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机制的内涵 | 第39页 |
·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机制的体系 | 第39-41页 |
·激励对象 | 第40页 |
·激励主体 | 第40页 |
·激励标准 | 第40页 |
·激励资源 | 第40页 |
·激励过程 | 第40-41页 |
·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机制的原则 | 第41-43页 |
·适度原则 | 第41页 |
·目标原则 | 第41页 |
·灵活性原则 | 第41-42页 |
·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 第42页 |
·正激励为主,负激励为辅原则 | 第42-43页 |
5 构建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机制的建议 | 第43-52页 |
·外部激励 | 第43-46页 |
·加强政府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政策方面的支持 | 第43页 |
·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社会影响力 | 第43-45页 |
·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 | 第45-46页 |
·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 | 第46页 |
·内部激励 | 第46-52页 |
·发挥工作激励的作用 | 第46页 |
·采取灵活多样的精神激励方式 | 第46-48页 |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 第48-49页 |
·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49-50页 |
·加强培训激励 | 第50-51页 |
·柔性管理 | 第51-52页 |
6 讨论与结论 | 第52-54页 |
·讨论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7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8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57-58页 |
9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