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生活污水中试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 ·水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 第14-15页 |
| ·水污染治理及污水资源化 | 第15-16页 |
| ·污水处理技术 | 第16页 |
| ·曝气生物滤池技术 | 第16-24页 |
| ·曝气生物滤池的产生和发展 | 第16-17页 |
| ·曝气生物滤池的原理与工艺特点 | 第17-18页 |
| ·曝气生物滤池的类型和工作原理 | 第18-21页 |
| ·曝气生物滤池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 ·曝气生物滤池存在问题 | 第23-24页 |
| ·课题的提出、来源、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4-25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24页 |
| ·课题的来源 | 第24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试验装置与研究方法 | 第26-34页 |
| ·工艺介绍 | 第27-29页 |
| ·MULTIFLO-300沉淀池 | 第27页 |
| ·Biostyr曝气生物滤池 | 第27-29页 |
| ·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 ·小试试验 | 第29-30页 |
| ·中试试验 | 第30页 |
| ·试验装置设计 | 第30-32页 |
| ·检测分析方法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研究 | 第34-41页 |
| ·进水水质 | 第34页 |
| ·小试试验 | 第34-37页 |
| ·PAC投加量试验 | 第34-36页 |
| ·PAM投加量试验 | 第36-37页 |
| ·中试试验 | 第37-38页 |
| ·预处理整体效果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研究 | 第41-64页 |
| ·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启动 | 第41-44页 |
| ·同时硝化反硝化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 第44-57页 |
| ·气水比 | 第44-47页 |
| ·水力负荷 | 第47-50页 |
| ·回流比 | 第50-53页 |
| ·滤料高度 | 第53-57页 |
| ·后置反硝化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 第57-60页 |
| ·甲醇投加量 | 第57-59页 |
| ·滤料高度 | 第59-60页 |
| ·两级曝气生物滤池综合处理效能研究 | 第60-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五章 A再生水厂处理效果预测 | 第64-74页 |
| ·反应动力学参数确定 | 第64-69页 |
| ·有机物降解反应动力学 | 第64-66页 |
| ·硝化反应动力学 | 第66-67页 |
| ·反硝化反应动力学 | 第67-69页 |
| ·反应动力学公式验证 | 第69-70页 |
| ·A再生水厂出水效果预测 | 第70-73页 |
| ·A再生水厂设计进水水质 | 第70-71页 |
| ·反应动力学公式 | 第71-72页 |
| ·预测过程 | 第72页 |
| ·预测结果 | 第72-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4-76页 |
| ·结论 | 第74页 |
| ·建议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