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英文摘要(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7页 |
·自组装技术简介 | 第14-15页 |
·自组装膜 | 第15-21页 |
·自组装膜的结构 | 第16-18页 |
·自组装膜的类型 | 第18-20页 |
·自组装膜的特点 | 第20-21页 |
·复杂自组装体 | 第21-23页 |
·自组装技术的应用 | 第23-31页 |
·自组装单分子膜的应用 | 第23-26页 |
·自组装技术在研究有机分子中电子转移方面的应用 | 第26-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7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技术 | 第37-48页 |
·前言 | 第37页 |
·几种自组装单分子膜表征方法的介绍 | 第37-42页 |
·电化学表征方法 | 第37-39页 |
·非电化学自组装膜表征方法 | 第39-42页 |
·本论文中所用到的其它基本性质表征技术 | 第42-47页 |
·紫外可见光谱 | 第42-44页 |
·荧光光谱 | 第44-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第三章 "核-壳"结构分子导线薄膜的制备和形貌表征 | 第48-62页 |
·前言 | 第48-50页 |
·实验部分 | 第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9页 |
·浓度的影响 | 第50-53页 |
·基底的影响 | 第53-54页 |
·溶剂的影响 | 第54-55页 |
·OPE分子外围包裹得树状支链的影响 | 第55-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第四章 金电极表面"核-壳"分子自组装膜的制备及表征 | 第62-70页 |
·前言 | 第62页 |
·实验部分 | 第62-6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4-67页 |
·XPS表征 | 第64-65页 |
·电化学方法表征自组装膜表面覆盖度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
第五章 含二茂铁基团的分子导线中的电子转移研究 | 第70-79页 |
·前言 | 第70-71页 |
·实验部分 | 第71-72页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72-77页 |
·自组装膜的表面筱盖度 | 第72页 |
·共轭bridges二茂铁取代硫醇衍生物电子转移速率研究 | 第72-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79页 |
第六章 一系列双二茂铁化合物的离子传感性质研究 | 第79-95页 |
·前言 | 第79-80页 |
·实验部分 | 第80-84页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84-92页 |
·电化学表征 | 第84-86页 |
·电子光谱表征 | 第86-88页 |
·荧光光谱表征 | 第88-89页 |
·理论计算 | 第89-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第七章 电化学辅助组装二茂铁薄膜用于细胞色素C的传递媒介 | 第95-104页 |
·前言 | 第95-96页 |
·实验部分 | 第96-9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7-102页 |
·二茂铁甲醛和二茂铁甲醇的电化学性质 | 第97-99页 |
·FcOH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表征 | 第99-100页 |
·FcOH修饰电极的应用 | 第100-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4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