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9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制度与能源性农产品生产政策 | 第13-17页 |
第一节 制度溯源 | 第13页 |
第二节 能源性农产品的特性 | 第13-14页 |
第三节 制度、政策和能源性农产品生产政策 | 第14-17页 |
第二章 能源性农产品生产政策的历史比较制度分析 | 第17-21页 |
第一节 建国初始我国能源性农产品生产政策制度比较解析 | 第17-18页 |
第二节 1953-1978年我国能源性农产品生产政策的制度比较解析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我国能源性农产品生产政策演变的制度比较解析 | 第19页 |
第四节 我国能源性农产品政策陷入制度锁定的非均衡状态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国内外能源性农产品生产政策的横向比较分析 | 第21-27页 |
第一节 国内外能源性农产品生产直接支付政策对照的制度比较 | 第2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的农产品生产一般服务政策对照的制度比较 | 第21-27页 |
第四章 能源性农产品政策陷入路径依赖的制度原因剖析 | 第27-33页 |
第一节 能源性农产品生产政策目标错位、抽象模糊了政策改革的灯塔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创新成本的约束强化了农产品生产政策创新的负收益循环 | 第28-29页 |
第三节 能源性农产品生产政策意识形态创新的刚性滞阻 | 第29-30页 |
第四节 能源性农产品生产政策主体局限性增大核心制度突破的难度 | 第30-31页 |
第五节 农产品生产的创新阻力:利益集团的游说和政府委托代理方式缺陷 | 第31-33页 |
第五章 现行的能源性农产品生产政策的制度缺陷探究 | 第33-41页 |
第一节 能源性农产品生产补贴资金规模小,农民利益保障作用差 | 第33-34页 |
第二节 能源性农产品生产补贴的比较效益低 | 第34-35页 |
第三节 能源性农产品生产补贴方式的环境成本高 | 第35-36页 |
第四节 能源性农产品生产创新的技术约束 | 第36-37页 |
第五节 能源性农产品生产政策的缺陷解析 | 第37-41页 |
第六章 能源性农产品生产政策创新主体、过程和方式的制度分析 | 第41-45页 |
第一节 能源性农产品政策的制度创新主体 | 第41页 |
第二节 能源性农产品政策的制度创新的步骤 | 第41-42页 |
第三节 能源性农产品生产政策的制度变迁的方式 | 第42-45页 |
第七章 制度创新:能源性农产品生产政策的完善 | 第45-53页 |
第一节 加大资金补贴规模和范围,提升补贴的规模效应 | 第45-46页 |
第二节 细化能源性农产品补贴操作方式,提高补贴的制度效益 | 第46页 |
第三节 强化能源性农产品生产用地的管理,提高补贴的生态效益 | 第46-47页 |
第四节 农产品生产科研体系的重构,激发变迁的技术创新 | 第47-49页 |
第五节 创新农产品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夯实政策变迁的基础 | 第49-50页 |
第六节 完善农产品生产政策,提升政策的制度激励 | 第50页 |
第七节 成立农民协会,共享技术、资源、信息,提升意识效应 | 第50-53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