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景观格局尺度效应与形成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景观格局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景观格局尺度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景观生态中的应用现状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与研究方案 | 第15-23页 |
1 研究理论方法 | 第15-19页 |
·地统计分析方法 | 第15-17页 |
·BP网络模型的原理 | 第17-19页 |
2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9-23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3-25页 |
1 自然生态环境概况 | 第23页 |
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厦门市景观格局的尺度效应分析 | 第25-39页 |
1 厦门市景观生态分类 | 第25-26页 |
2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6-27页 |
3 景观指数的选取及其生态学意义 | 第27页 |
4 厦门市景观格局的尺度效应分析 | 第27-37页 |
·不同幅度下景观指数的空间变异特征 | 第27-34页 |
·3km幅度下景观指数的空间格局 | 第34-37页 |
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厦门市景观格局的BP网络模型 | 第39-53页 |
1 模型变量的选取和获取 | 第39-45页 |
·模型变量的选取 | 第39-40页 |
·模型变量的获取 | 第40-45页 |
2 神经网络结构确定 | 第45-46页 |
3 误差检验 | 第46-47页 |
4 厦门市景观格局形成机制分析 | 第47-50页 |
·景观总体特征 | 第47-48页 |
·景观类型特征 | 第48-49页 |
·景观格局形成机制分析 | 第49-50页 |
5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第五章 厦门市景观格局优化对策 | 第53-57页 |
1 调整城市的空间布局和结构 | 第53页 |
2 构建生态廊道 | 第53-54页 |
3 加快生态恢复 | 第54-55页 |
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61页 |
1 主要结论 | 第57-58页 |
2 研究展望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