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装备零部件转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引言 | 第8-12页 |
| ·课题背景 | 第8页 |
| ·课题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第9页 |
| ·虚拟样机技术发展状况 | 第9-10页 |
| ·有限元分析 | 第10页 |
| ·优化设计理论 | 第10-11页 |
| ·课题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 2 基于系统化设计法的转运系统设计 | 第12-21页 |
| ·基于系统化设计法的方案设计 | 第12-14页 |
| ·系统化设计法概述 | 第12-13页 |
| ·功能分析 | 第13页 |
| ·功能实现 | 第13-14页 |
| ·转运系统主要部件设计 | 第14-15页 |
| ·转运小车 | 第14页 |
| ·零部件装配平台 | 第14-15页 |
| ·举升机构的优化设计 | 第15-20页 |
| ·连杆受力和摇杆转角的关系 | 第15-18页 |
| ·机构的优化设计 | 第18-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3 举升机构的运动学及静力学分析 | 第21-39页 |
| ·举升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 第21-30页 |
| ·摇杆的运动学分析 | 第21-26页 |
| ·连杆的平面运动分析 | 第26-30页 |
| ·转运系统静力学分析 | 第30-33页 |
| ·连杆受力分析 | 第31页 |
| ·机构所受水平力分析 | 第31-32页 |
| ·机构所受正压力分析 | 第32-33页 |
| ·仿真结果与运动学及静力学分析结果对比 | 第33-38页 |
| ·机械运动仿真的概念 | 第33-35页 |
| ·摇杆运动分析与仿真结果比较 | 第35-36页 |
| ·连杆平面运动分析与仿真结果比较 | 第36-37页 |
| ·机构静力学分析与仿真结果结果对比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4 举升机构传动件的选择与校核 | 第39-49页 |
| ·丝杠的选型与校核 | 第39-46页 |
| ·选择条件 | 第39页 |
| ·选择项目 | 第39页 |
| ·导程精度与轴向间隙(预压)的选择 | 第39页 |
| ·丝杠轴的选择 | 第39-42页 |
| ·螺母的选择 | 第42-45页 |
| ·定位精度的探讨 | 第45-46页 |
| ·伺服电机的选型与校核 | 第46-48页 |
| ·由外部负荷引起的摩擦扭矩 | 第46页 |
| ·负载转动惯量计算 | 第46-47页 |
| ·电机扭矩计算 | 第47-48页 |
| ·电机功率 | 第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5 基于有限元法的关键零部件分析 | 第49-61页 |
| ·接触问题的经典力学解法与有限元方法 | 第49-51页 |
| ·COMOSWorks 简介 | 第51-53页 |
| ·滑块支座有限元分析 | 第53-55页 |
| ·生成静态算例 | 第53页 |
| ·定义约束和约束 | 第53-54页 |
| ·网格划分并运行分析 | 第54-55页 |
| ·滑块支座的接触分析 | 第55-58页 |
| ·连杆和销轴的接触分析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 ·结论 | 第61页 |
| ·展望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附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