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桑白蚧天敌种类及其优势种捕食效能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桑白蚧研究概况第7-15页
   ·桑白蚧名称与分类地位第7页
   ·桑自蚧的起源与分布第7-8页
     ·桑白蚧的起源第7页
     ·桑白蚧的分布第7-8页
   ·桑白蚧的寄主与危害情况第8-9页
     ·桑白蚧的寄主第8页
     ·桑白蚧的发生及危害第8-9页
   ·桑白蚧的防治技术第9-13页
     ·人工防治第10页
     ·化学防治第10-11页
     ·生物防治第11-13页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3-15页
第二章 桑白蚧天敌种类调查及优势种的种群动态第15-31页
   ·材料与方法第15-16页
     ·试验器材第15页
     ·试验方法第15-16页
   ·结果与分析第16-29页
     ·桑白蚧天敌种类及其优势种的确定第16-17页
     ·形态特征第17-23页
     ·孪斑唇瓢虫的生物学特性第23-25页
     ·孪斑唇瓢虫和日本方头甲的种群动态第25-27页
     ·优势天敌对桑白蚧的跟随效应第27-29页
   ·小结与讨论第29-31页
第三章 孪斑唇瓢虫和日本方头甲的捕食功能反应第31-55页
   ·材料与方法第31-34页
     ·试验虫源第31页
     ·试验预处理第31页
     ·试验条件及试验器材第31页
     ·试验方法第31-33页
     ·数据分析方法第33-34页
     ·数据处理第34页
   ·结果与分析第34-52页
     ·孪斑唇瓢虫对桑白蚧的捕食功能反应第34-45页
     ·日本方头甲对桑白蚧的捕食功能反应第45-52页
   ·小结与讨论第52-55页
第四章 孪斑唇瓢虫和日本方头甲的空间分布型第55-68页
   ·材料与方法第55-58页
     ·试验地点第55页
     ·调查方法第55页
     ·空间分布型的测定方法第55-58页
   ·结果与分析第58-66页
     ·孪斑唇瓢虫空间分布型的测定第58-63页
     ·日本方头甲空间分布型的测定第63-66页
   ·小结与讨论第66-68页
第五章 结论第68-71页
   ·桑白蚧天敌种类第68页
   ·孪斑唇瓢虫和日本方头甲的种群动态第68页
   ·孪斑唇瓢虫及日本方头甲对桑白蚧的跟随效应第68-69页
   ·孪斑唇瓢虫和日本方头甲的捕食功能反应第69页
   ·孪斑唇瓢虫和日本方头甲的空间分布型第69-70页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76页
作者简历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种鹅观草属植物萌发期和幼苗期耐盐敏感性的研究
下一篇:棉田残膜回收机械化工程综合效益分析与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