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1章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的基本理论 | 第11-24页 |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的界定 | 第11-15页 |
·企业并购的含义及其与相关用语的关系 | 第11-14页 |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的含义和特点 | 第14-15页 |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15-17页 |
·本身违法原则 | 第15-16页 |
·合理原则 | 第16-17页 |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的法学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的社会学理论基础 | 第21页 |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的必要性 | 第21-24页 |
·企业并购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分析 | 第21-22页 |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的必要性 | 第22-24页 |
第2章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标准分析 | 第24-34页 |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实质性标准分析 | 第24-29页 |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实质性标准的一般规则 | 第24-26页 |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实质性标准的具体准则 | 第26-29页 |
·企业并购在反垄断审查中的正当豁免 | 第29-30页 |
·正当豁免的含义 | 第29页 |
·正当豁免的法定情形 | 第29-30页 |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程序 | 第30-34页 |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程序 | 第31-32页 |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中应当把握的两个主要问题 | 第32-34页 |
第3章 国外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4-47页 |
·国外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的立法模式 | 第34-36页 |
·结构主义反垄断法 | 第34-35页 |
·行为主义反垄断法 | 第35-36页 |
·主要发达国家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 | 第36-43页 |
·美国的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 | 第36-39页 |
·日本的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 | 第39-41页 |
·德国的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 | 第41-43页 |
·国外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立法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43-47页 |
·主要发达国家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的变化与发展 | 第43-45页 |
·国外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45-47页 |
第4章 我国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的立法与完善 | 第47-65页 |
·我国《反垄断法》对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的规定 | 第47-53页 |
·我国对经营者集中进行反垄断审查的政策取向 | 第47-48页 |
·我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制度的具体规定 | 第48-53页 |
·对我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立法若干问题的评析及完善 | 第53-65页 |
·关于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与国家经济安全审查的关系问题 | 第53-56页 |
·关于"相关市场和市场份额"在反垄断审查中如何界定的问题 | 第56-60页 |
·关于对经营者集中行使反垄断审查权的执法主体问题 | 第60-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