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论文--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论文--东汉(25~220年)论文

东汉免官问题探讨

内容提要第1-7页
引言第7-9页
第1章 东汉免官的基本方式第9-18页
   ·奏免第9-14页
     ·国家监察官奏免第9-12页
     ·举谣言使者奏免第12-13页
     ·三公、尚书及其他官吏奏免第13-14页
   ·自免第14-15页
   ·策免第15-17页
   ·不经劾奏直接免官第17-18页
第2章 东汉免官的原因考察第18-36页
   ·坐软弱不胜任免官第18页
   ·擅为第18-20页
   ·因失职免官第20-23页
     ·课殿第20-21页
     ·选举不实第21-23页
   ·连坐免官第23-25页
     ·亲属连坐免官第23-24页
     ·故吏连坐免官第24页
     ·职务连坐免官第24-25页
     ·选荐不当连坐免官第25页
   ·因人事关系免官第25-30页
     ·忤旨、直言第25-27页
     ·忤逆外戚第27页
     ·忤逆宦官第27-28页
     ·因“阿党”、“交通”免官第28-30页
   ·军事行动中的免官第30-32页
     ·东汉建国初期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的免官第30页
     ·平定盗贼过程中的免官第30-31页
     ·镇压羌患过程中的免官第31-32页
   ·因灾异免官第32-35页
   ·其他原因免官第35-36页
第3章 东汉免官的特点分析第36-41页
   ·免官与政治斗争密切相关第36页
   ·免官后可再仕第36-38页
     ·再仕无时间限制第36-37页
     ·再仕时不能继续任原来职位第37-38页
   ·皇帝或权臣的个人因素影响免官第38-39页
   ·被免官者不得擅至京师第39-41页
第4章 东汉免官的政治影响第41-48页
   ·积极影响第41-43页
     ·惩罚犯罪官吏,警示其他官吏第41页
     ·打击不法豪族、维护中央集权第41-43页
   ·消极影响第43-48页
     ·承旨奏免官吏现象严重,免官失去公正性第43页
     ·官吏大批被免造成人事制度混乱,吏治腐败第43-44页
     ·官吏的任免过于频繁会产生不良影响第44-48页
结语第48-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中文摘要第54-56页
Abstract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魏时期皇帝赐宴考
下一篇:春秋时期国君被俘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