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式弱酸性介质下球磨机衬板材料的腐蚀磨损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7-23页 |
·本论文的工程背景 | 第7页 |
·球磨机衬板材料研究现状 | 第7-9页 |
·腐蚀磨损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金属腐蚀磨损在国外的研究历史和技术状况 | 第9-10页 |
·金属腐蚀磨损在国内的研究历史及技术现状 | 第10-11页 |
·腐蚀磨损的模型理论与机理 | 第11-17页 |
·材料表面膜的机械去除机制和模型理论 | 第11-12页 |
·腐蚀磨损的电化学机制或模型 | 第12-13页 |
·腐蚀磨损交互作用理论 | 第13-16页 |
·腐蚀磨损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腐蚀磨损试验机的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销—板式腐蚀磨损试验机 | 第18页 |
·销—盘式腐蚀磨损试验机 | 第18-19页 |
·销—环式腐蚀磨损试验机 | 第19-20页 |
·三体腐蚀磨损试验机 | 第20页 |
·MLD-10型动态冲击磨料磨损试验机 | 第20-22页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23-29页 |
·试验材料 | 第23-26页 |
·材料化学成分 | 第23-24页 |
·试样尺寸和形状 | 第24-26页 |
·试验介质 | 第26-27页 |
·静态浸泡试验 | 第27-28页 |
·动态试验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球磨机衬板的失效分析 | 第29-35页 |
·球磨机工况 | 第29-30页 |
·球磨机筒体衬板的失效分析 | 第30页 |
·取样 | 第30页 |
·筒体衬板化学成分 | 第30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金相组织与性能 | 第30-32页 |
·磨损形貌观察与腐蚀冲击磨损机理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静态腐蚀试验 | 第35-59页 |
·静态浸泡失重试验 | 第35-37页 |
·试验原理、目的 | 第35页 |
·试验过程 | 第35-36页 |
·试验结果计算 | 第36-37页 |
·腐蚀失重试验分析 | 第37-47页 |
·介质A中腐蚀失重试验分析 | 第37-45页 |
·介质B中腐蚀失重试验分析 | 第45-47页 |
·静态下时间—电位曲线的测定 | 第47-54页 |
·测定时间-电位曲线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 第47-48页 |
·静态下时间-电位曲线分析 | 第48-54页 |
·静态下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 | 第54-58页 |
·测定极化曲线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 第54-55页 |
·材料极化曲线的分析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动态冲击腐蚀磨损试验 | 第59-82页 |
·动态冲击腐蚀磨损试验 | 第59-63页 |
·冲击磨损试验机 | 第59-61页 |
·主要动态试验参数的确定 | 第61-63页 |
·动态冲击腐蚀磨损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3-80页 |
·冲击腐蚀磨损质量损失率W的测定 | 第63-64页 |
·纯磨损质量损失率W_(wear)的测定 | 第64-68页 |
·纯腐蚀质量损失率W_(corr)的测定结果 | 第68页 |
·冲击腐蚀磨损下腐蚀分量的测定W'_(corr) | 第68-73页 |
·冲击腐蚀磨损中各分量的测定及交互作用分析 | 第73-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9-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 | 第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