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4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9-10页 |
·养老保障相关理论 | 第10-14页 |
·福利经济学的思想 | 第10-11页 |
·消费经济理论 | 第11-12页 |
·《贝弗里奇报告》中的福利思想 | 第12页 |
·凯恩斯主义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澳大利亚养老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4-20页 |
·改革之前的养老保障制度 | 第14页 |
·澳大利亚养老保障体制改革原因和特点 | 第14-16页 |
·改革主要原因 | 第14-15页 |
·改革主要特点 | 第15-16页 |
·改革之后的养老保障制度 | 第16-20页 |
·第一支柱:联邦政府提供的基本养老金 | 第16-17页 |
·第二支柱:强制性雇主缴费的职业养老金保障制度 | 第17-18页 |
·第三支柱:自愿性质的养老储蓄 | 第18-20页 |
第三章 职业养老金保障制度具体内容 | 第20-33页 |
·发展过程 | 第20-21页 |
·生产率裁定职业养老金(Productivity Award Superannuation) | 第20页 |
·职业养老金保障制度(Superannuation Guarantee) | 第20-21页 |
·基本内容 | 第21-23页 |
·制度内容 | 第22页 |
·适用范围 | 第22页 |
·对留存期和获取条件的规定 | 第22-23页 |
·适度的福利限制 | 第23页 |
·缴费 | 第23-25页 |
·雇主缴费 | 第23-24页 |
·雇员的缴费 | 第24页 |
·职业养老金共同缴费计划(Superannuation Co-contribution Scheme) | 第24-25页 |
·税收与监管 | 第25-28页 |
·税收 | 第25-26页 |
·监管 | 第26-28页 |
·给付结构 | 第28-33页 |
·基金的种类 | 第28-29页 |
·基金的选择 | 第29-30页 |
·基金管理与投资 | 第30-33页 |
第四章 澳大利亚职业养老金制度优势与局限性 | 第33-35页 |
·制度优势 | 第33页 |
·经济效率方面 | 第33页 |
·公平方面 | 第33页 |
·管理效率方面 | 第33页 |
·澳大利亚职业养老金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覆盖面和替代率 | 第33-34页 |
·与政府养老金的衔接 | 第34页 |
·税收和政治因素 | 第34-35页 |
第五章 澳大利亚养老保障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 第35-43页 |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障模式 | 第35-36页 |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障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我国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 | 第36页 |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 | 第36-37页 |
·隐形债务巨大,“空账运行” | 第37-38页 |
·基金监管体系较弱 | 第38-39页 |
·澳大利亚养老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39-43页 |
·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制度,扩大覆盖面 | 第39-40页 |
·逐步从政府责任转变为社会责任 | 第40页 |
·养老金市场必须与资本市场协同发展 | 第40-41页 |
·完善养老保障法律法规 | 第41页 |
·提高管理水平加速信息化建设 | 第41-42页 |
·加强监管机构组织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