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大地测量学论文--卫星大地测量与空间大地测量论文--全球定位系统(GPS)论文

地球参考框架建立和维持的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5页
缩略语第15-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41页
 §1.1 引言第18页
 §1.2 几个基本概念第18-20页
 §1.3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20-22页
     ·研究背景第20-22页
     ·研究意义第22页
 §1.4 地球参考系统和参考框架的进展第22-34页
     ·国际地球参考系统ITRS第25-27页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第27-30页
     ·IGS参考框架第30-31页
     ·1984年世界大地坐标系WGS84第31-32页
     ·PZ-90第32页
     ·GTRF参考框架第32-34页
 §1.5 中国参考框架研究的进展第34-36页
     ·参心坐标系第34-35页
     ·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CGCS2000)第35-36页
 §1.6 地球参考框架建立和维持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第36-38页
 §1.7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第38-40页
 §1.8 本章小节第40-41页
第二章 地球参考框架建立的数据处理理论第41-53页
 §2.1 引言第41页
 §2.2 不同时期ITRFYY的基准定义第41-44页
     ·基准定义的含义第41-42页
     ·ITRF系列所采用的基准定义第42-44页
 §2.3 ITRF组合处理的模型第44-46页
     ·IGN的数据组合处理模型第44-46页
     ·DGFI的数据组合处理模型第46页
 §2.4 ITRF基准定义中的约束及其处理第46-52页
     ·引言第46页
     ·赫尔默特变换第46-47页
     ·强约束第47页
     ·可消除的约束第47-48页
     ·松弛约束第48-49页
     ·最小约束第49-50页
     ·内在约束第50-52页
 §2.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三章 最优正则化方法在基准定义中的应用第53-65页
 §3.1 引言第53页
 §3.2 确定正则化参数的最优正则化方法第53-58页
     ·正则化方法第53-54页
     ·Tykhonov-Phillips正则化第54-55页
     ·Tykhonov-Phillips正则化参数的确定第55-56页
     ·最优正则化方法第56-58页
 §3.3 算例分析第58-64页
     ·数据分析第58-60页
     ·附加最小约束第60页
     ·采用最优正则化方法第60页
     ·结果分析第60-64页
 §3.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四章 技术之内的组合处理第65-90页
 §4.1 引言第65页
 §4.2 数据处理流程和模型第65-67页
     ·数据处理流程第65-66页
     ·技术之内组合处理的模型第66-67页
 §4.3 GPS技术之内的组合第67-76页
     ·引言第67-69页
     ·所采用的数据第69-71页
     ·组合流程第71-73页
     ·结果分析第73-76页
 §4.4 VLBI技术之内的组合第76-82页
     ·引言第76-77页
     ·所采用的数据第77-78页
     ·组合流程第78-80页
     ·结果分析第80-82页
 §4.5 SLR技术之内的组合第82-89页
     ·引言第82-83页
     ·所采用的数据第83-84页
     ·组合流程第84-86页
     ·结果分析第86-89页
 §4.6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五章 技术之间的组合处理以及地球参考框架的建立第90-105页
 §5.1 引言第90页
 §5.2 并置站与局部连接第90-94页
     ·并置站和局部连接的历史和现状第91-93页
     ·局部连接在ITRF组合中的使用第93-94页
     ·局部连接的选取以及测站速度的赋值第94页
 §5.3 组合流程第94-95页
 §5.4 所采用的数据第95-98页
     ·空间大地测量观测数据的选择第95-97页
     ·并置站的选择第97-98页
 §5.5 基准定义第98-99页
 §5.6 地球参考框架的实现第99-100页
 §5.7 地球参考框架维持的基本方式第100-104页
 §5.8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六章 COMPASS地球参考框架的建立和维持第105-123页
 §6.1 引言第105页
 §6.2 伽利略大地测量服务原型简介第105-107页
 §6.3 CTRF所对应的TRS以及CTRF的基准定义第107-108页
 §6.4 CTRF的建立第108-110页
 §6.5 CTRF的维持与更新第110-111页
 §6.6 CTRF的检核第111-113页
 §6.7 CTRF建立的仿真验证第113-122页
     ·跟踪站分布对地球参考框架的影响第113-119页
     ·技术之内的组合第119-121页
     ·技术之间的组合处理第121-122页
 §6.8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123-126页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第123-125页
 §7.2 展望和设想第125-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第134-13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学术会议第135-13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第136-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然高分子材料在渗透汽化膜分离己内酰胺—水体系中的应用
下一篇: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阳极Ni基催化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