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志怪小说变形母题探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第1章 唐前志怪小说“变形”母题的分类 | 第13-41页 |
·情感型 | 第13-23页 |
·复仇型 | 第13-14页 |
·忧怨型 | 第14-17页 |
·补偿型 | 第17-22页 |
·羞愧型 | 第22-23页 |
·功能型 | 第23-31页 |
·神仙方术 | 第23-27页 |
·无边佛法 | 第27-28页 |
·疾病幻化 | 第28-29页 |
·鬼之变形 | 第29-30页 |
·自然变形 | 第30-31页 |
·象征型 | 第31-36页 |
·神异象征 | 第31-33页 |
·品性象征 | 第33-35页 |
·吉凶预兆 | 第35-36页 |
·精怪型 | 第36-41页 |
第2章 唐前志怪小说“变形”母题的价值建构 | 第41-65页 |
·追求理想,向往美好 | 第42-48页 |
·男耕女织的田园爱情 | 第42-44页 |
·惩恶扬善的人间正义 | 第44-45页 |
·乌纱财富的双向渴求 | 第45-46页 |
·长生永寿的不懈追求 | 第46-48页 |
·“异化”的两面性 | 第48-53页 |
·剥削制度下的异化 | 第48-50页 |
·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 第50-53页 |
·荒诞感:从产生到征服 | 第53-58页 |
·荒诞感的产生 | 第53-56页 |
·征服荒诞感 | 第56-58页 |
·变形中的讽刺和幽默 | 第58-65页 |
·社会讽刺 | 第59-61页 |
·性格讽刺 | 第61-65页 |
第3章 唐前志怪小说“变形”母题的心理探源 | 第65-75页 |
·超越时空的试验 | 第65-71页 |
·距离是奇异事物合理化的通行证 | 第65-66页 |
·变形中蕴含的时空意识 | 第66-71页 |
·沟通物我 | 第71-75页 |
·人主动与物交融 | 第71-72页 |
·物主动与人交融 | 第72-73页 |
·人与物自然交融 | 第73-75页 |
结语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