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村开埠与丝绸业的兴衰(1904-1937)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论 | 第10-16页 |
(一) 选题的缘起、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学术史综述 | 第11-14页 |
(三) 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14-16页 |
一、 开埠前的周村 | 第16-23页 |
(一) 周村的社会经济环境 | 第16-17页 |
1、 历史沿革 | 第16页 |
2、 经济发展状况 | 第16-17页 |
(二) 开埠前丝绸业发展状况 | 第17-18页 |
(三) 开埠前周村丝绸业发展的原因 | 第18-23页 |
1、 优越的交通位置 | 第18-19页 |
2、 周村周围良好的蚕桑农业基础 | 第19-20页 |
3、 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 第20-23页 |
二、 周村自开商埠 | 第23-26页 |
(一) 开埠前的山东形势 | 第23页 |
(二) 周村自开商埠的经过 | 第23-26页 |
1、 清末新政支持自开商埠 | 第24页 |
2、 周村开埠 | 第24-26页 |
三、 开埠后丝绸业发展新气象 | 第26-39页 |
(一) 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 | 第26-30页 |
1、 缫丝业:由手工缫丝变为人力机、蒸汽机缫丝 | 第27-28页 |
2、 丝织业:铁木提花机取代原始木机 | 第28-30页 |
(二) 生产规模逐步扩大 | 第30-33页 |
1、 机器缫丝工厂的出现 | 第30-31页 |
2、 丝织机器的大量使用 | 第31-33页 |
(三) 经营管理由传统到现代 | 第33-35页 |
1、 从机坊到厂房 | 第33-34页 |
2、 股份制的出现 | 第34页 |
3、 科学、细致的分工 | 第34-35页 |
(四) 市场营销融入国际市场体系 | 第35-37页 |
1、 开拓国际市场,促进丝绸业发展 | 第36页 |
2、 人造丝倾销,导致丝绸业衰落 | 第36-37页 |
(五) 胶济铁路拓宽周村市场 | 第37-39页 |
四、 周村丝绸行业由盛转衰的原因 | 第39-47页 |
(一) 交通优势地位丧失过快 | 第39-41页 |
1、 济南的崛起 | 第39-40页 |
2、 博山、张店的兴起 | 第40-41页 |
(二)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 第41-43页 |
1、 人造丝的大量倾销 | 第42-43页 |
2、 日本张店铃木丝厂的经济侵略 | 第43页 |
(三) 不稳定的社会环境 | 第43-45页 |
(四) 周村丝绸行业自身发展的不足 | 第45-47页 |
1、 资金少、规模小 | 第45-46页 |
2、 质量下滑 | 第46-47页 |
五、 对周村开埠和丝绸业发展的一点思考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