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13页 |
| 一、本论题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二、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三、研究方法、材料与思路 | 第10-11页 |
| 四、本文的主要观点与创新点 | 第11-13页 |
| 第一部分 伍子胥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 第13-32页 |
| 一、家族背景与家学渊源:伍子胥生平及其家世 | 第13-21页 |
| 二、地缘政治背景:晋的联吴制楚与楚的助越攻吴 | 第21-27页 |
| 三、区域文化背景:楚文化与吴越文化的交汇 | 第27-32页 |
| 第二部分 伍子胥的政治思想 | 第32-47页 |
| 一、治国理政 | 第32-35页 |
| 二、识君与用人 | 第35-40页 |
| 三、忠孝观念 | 第40-47页 |
| 第三部分 伍子胥的军事思想 | 第47-66页 |
| 一、地缘战略设计 | 第47-55页 |
| 二、灵活机动的战术运用 | 第55-58页 |
| 三、水战与城防思想 | 第58-63页 |
| 四、《盖庐》兵学思想略论 | 第63-66页 |
| 第四部分 伍子胥与孙武和范蠡的思想比较 | 第66-71页 |
| 一、与孙武思想的比较 | 第66-68页 |
| 二、与范蠡思想的比较 | 第68-71页 |
| 结语 | 第71-73页 |
| 附录:伍子胥及吴楚、吴越战争年表 | 第73-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后记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