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钢能源中心煤气平衡预测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煤气平衡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 第11-14页 |
·煤气平衡技术在国外的现状和发展 | 第12页 |
·煤气平衡技术在国内的现状和发展 | 第12-14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济钢煤气平衡情况现状 | 第15-26页 |
·煤气集中监控计算机控制中心功能 | 第15-18页 |
·主要设备安全生产指标 | 第18-26页 |
·焦炉煤气 | 第20-22页 |
·高炉煤气 | 第22页 |
·转炉煤气 | 第22-26页 |
第3章 煤气发生量及消耗量的影响因素 | 第26-36页 |
·焦炉煤气的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26-28页 |
·焦炉煤气的发生机理 | 第26页 |
·影响因素 | 第26-28页 |
·高炉煤气的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28-31页 |
·高炉煤气的发生机理 | 第28-29页 |
·影响因素 | 第29-30页 |
·高炉煤气压力波动的原因 | 第30-31页 |
·转炉煤气的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31-32页 |
·转炉煤气的发生机理 | 第31页 |
·影响因素 | 第31-32页 |
·煤气用户耗量的影响因素(以工序) | 第32-36页 |
第4章 煤气平衡预测方法 | 第36-46页 |
·煤气平衡常用预测方法及其比较 | 第36-38页 |
·一元线性回归方法 | 第38-42页 |
·原理 | 第39-40页 |
·校验方法 | 第40-42页 |
·多元线性回归方法 | 第42-46页 |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 第42-46页 |
第5章 煤气平衡系统预测设计 | 第46-53页 |
·焦炉煤气、高炉煤气的平衡模型 | 第46-50页 |
·转炉煤气的预测模型 | 第50-51页 |
·单种煤气预测模型的确定 | 第51-53页 |
第6章 煤气平衡分析设计 | 第53-64页 |
·基础数据计算 | 第53-54页 |
·煤气发生量计算 | 第53页 |
·煤气使用量计算 | 第53页 |
·煤气使用总量计算 | 第53-54页 |
·煤气平衡计算方法 | 第54页 |
·煤气平衡人机界面设计 | 第54-56页 |
·煤气平衡HMI画面 | 第54-56页 |
·程序流程框图 | 第56-64页 |
·主流程运行流程 | 第56-57页 |
·预测模块软件流程 | 第57-58页 |
·历史数据库连接函数流程 | 第58-60页 |
·计算程序流程 | 第60-63页 |
·转炉煤气预测模块流程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