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射频识别技术(RFID)防碰撞问题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论文的内容及组织结构第15-16页
第2章 RFID系统原理与技术研究第16-25页
   ·RFID系统结构第16-18页
   ·与射频识别相关的电磁场理论第18-20页
   ·RFID系统工作原理第20-22页
     ·数据交换原理第20页
     ·能量传递原理第20-22页
   ·RFID关键技术第22-24页
     ·工作频率选择第22页
     ·RFID天线研究第22-23页
     ·防碰撞技术研究第23页
     ·安全与隐私问题第23-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RFID标准研究第25-38页
   ·RFID标准现状第25-27页
     ·EPC Global第25-26页
     ·ISO第26-27页
     ·日本UID第27页
   ·标准间的比较第27页
   ·ISO/IEC 18000-6 中的防碰撞协议第27-32页
     ·Type A防碰撞协议第28-30页
     ·Type B防碰撞协议第30-32页
   ·EPC Gen2 中的防碰撞协议第32-37页
     ·标签的状态及其状态转移过程第33-34页
     ·碰撞仲裁通信流程第34-36页
     ·Q值计算方法第36-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标签的防碰撞算法第38-55页
   ·防碰撞问题的提出第38-39页
   ·二进制树算法第39-44页
     ·二进制树搜索算法第39-42页
     ·改进二进制树搜索算法第42-44页
   ·ALOHA第44-50页
     ·时隙Aloha算法第44-48页
     ·帧时隙Aloha算法(BFSA)第48-49页
     ·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Dynamic FSA)第49-50页
   ·改进型动态帧防碰撞算法(Improve-DFSA)第50-54页
     ·算法描述第50-51页
     ·算法分析及数学模型第51-52页
     ·标签估算第52-53页
     ·仿真结果第53-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读写器的防碰撞问题第55-71页
   ·读写器碰撞问题第55-57页
     ·碰撞的基本形式第55-57页
     ·读写器碰撞的特点第57页
   ·基于图形着色理论的读写器防碰撞模型第57-62页
     ·图形着色理论基础第57-58页
     ·模型的假设与前提第58-60页
     ·读写器防碰撞模型第60-62页
   ·Colorwave算法第62-64页
     ·分布式颜色选择(DCS)第62-63页
     ·最大颜色可变的分布式颜色选择(VDCS)第63-64页
     ·Colorwave算法特点第64页
   ·HiQ学习算法第64-70页
     ·HiQ层次结构第64-65页
     ·Q-学习算法原理第65-67页
     ·Q-学习系统特点第67页
     ·Q-学习算法应用于读写器碰撞问题第67-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结论及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imulink的UHF RFID系统的数据传输分析与仿真
下一篇: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相位噪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