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失效与失效分析 | 第9-10页 |
| ·失效分析的意义和任务 | 第10-11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4页 |
| ·聚四氟乙烯及其改性 | 第15-16页 |
| ·聚四氟乙烯 | 第15页 |
| ·聚四氟乙烯的改性 | 第15-16页 |
| ·石墨填充PTFE的导热性能 | 第16页 |
| ·高压循环气体冷却器 | 第16-17页 |
| ·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 | 第16页 |
| ·冷却器的失效 | 第16-17页 |
| ·本文的试验方法和所用仪器 | 第17-22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17-18页 |
| ·FT-IR红外吸收光谱测试 | 第18页 |
|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18-19页 |
|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19页 |
| ·同步热分析 | 第19页 |
| ·光电直读光谱分析 | 第19-20页 |
| ·金相组织检验 | 第20页 |
| ·X射线荧光分析(XRF) | 第20页 |
| ·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 | 第20-21页 |
| ·ICP-AES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 | 第21页 |
| ·离子色谱分析 | 第21-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改性PTFE软管的材质鉴定及其性能比较与评价 | 第24-38页 |
| ·前言 | 第24页 |
| ·国产和进口F4软管的结构和成分的表征与分析 | 第24-29页 |
| ·XRD相结构分析 | 第24-26页 |
| ·FT-IR基体成分分析 | 第26-27页 |
| ·XPS表面组成元素分析 | 第27-29页 |
| ·国产和进口F4软管性能的表征与分析 | 第29-35页 |
| ·DSC分析 | 第29-30页 |
| ·同步热分析 | 第30-32页 |
| ·石墨加入对F4软管相关性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导热系数研究 | 第33页 |
| ·热性能比较 | 第33-34页 |
| ·耐蚀性试验 | 第34页 |
| ·三维电镜表面形貌观察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高压聚乙烯装置循环气体冷却器的 | 第38-75页 |
| ·前言 | 第38页 |
| ·高压循环气体冷却器的设备概况 | 第38-40页 |
| ·循环冷却器的外观检查 | 第40-46页 |
| ·夹套管的外观检查 | 第40-43页 |
| ·内管及弯头的外观检查 | 第43-46页 |
| ·冷却器三通夹套管内壁腐蚀物分析 | 第46-55页 |
| ·样品取样过程 | 第46-48页 |
| ·化学成分 | 第48页 |
| ·金相组织检验 | 第48-49页 |
| ·X射线荧光分析(XRF) | 第49-50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50页 |
| ·热重分析(TGA) | 第50-51页 |
| ·夹套管内壁腐蚀物的观察和分析 | 第51-55页 |
| ·冷却器内管断口的失效分析 | 第55-62页 |
| ·断口取样 | 第55-57页 |
| ·化学成分分析 | 第57-58页 |
| ·金相组织检验 | 第58页 |
| ·内管断口分析 | 第58-62页 |
| ·循环冷却水的水质分析 | 第62-64页 |
| ·ICP-AES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 | 第62-63页 |
| ·DX-500离子色谱分析 | 第63-64页 |
|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64页 |
| ·循环冷却器腐蚀失效起因的综合分析 | 第64-67页 |
| ·溶解氧产生的均匀腐蚀和垢下腐蚀 | 第65-66页 |
| ·氯离子引起的点蚀 | 第66-67页 |
| ·堵塞引起的气相腐蚀、干湿交替腐蚀及冲击效应 | 第67页 |
| ·腐蚀与结垢的防护措施及监控方法 | 第67-72页 |
| ·腐蚀的防护措施及其监控方法 | 第68-70页 |
| ·结垢影响因素及其监控方法 | 第70-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结论 | 第72-73页 |
| ·对策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5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75-76页 |
| 作者在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或待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