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光滑足距小蠹及其虫道真菌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s第7-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2页
 1 小蠹虫研究概况第18-23页
   ·小蠹虫形态特征第18页
   ·小蠹虫消化道的解剖结构第18页
   ·小蠹虫类群与危害第18-19页
   ·材小蠹研究概况第19-23页
     ·材小蠹属和足距小蠹属的历史由来第20页
     ·重要种类研究概况第20-23页
       ·北方材小蠹第20-21页
       ·光滑材小蠹第21-22页
       ·小滑材小蠹第22-23页
 2 食菌小蠹及其虫道真菌的研究现状第23-30页
   ·食菌小蠹的贮菌器第23-24页
   ·食菌小蠹的虫道真菌第24-27页
     ·虫道真菌的定义第24-25页
     ·虫道真菌的分类及特点第25-26页
     ·虫道真菌的分离方法第26-27页
   ·食菌小蠹与虫道真菌的关系第27-28页
     ·食菌小蠹与虫道真菌之间的互惠共生关系第27页
     ·食菌小蠹与虫道真菌之间互惠共生的机制第27-28页
     ·食菌小蠹与虫道真菌之间的专化性问题第28页
   ·食菌小蠹的饲养方法第28-30页
     ·原木段饲养成虫第28-29页
     ·半人工饲料和人工饲料饲养成虫第29-30页
     ·琼脂平板上培养真菌以饲养幼虫第30页
 3 立题依据、研究内容和目的第30-32页
第二章 光滑足距小蠹的鉴定第32-44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2-33页
   ·材料第32-33页
   ·葡萄树材小蠹各虫态外部形态特征的系统研究第33页
     ·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卵、幼虫和蛹形态特征以及成虫体长和贮菌器第33页
     ·扫描电镜观察成虫形态特征第33页
     ·种类鉴定第33页
   ·消化道的解剖结构第33页
 2 结果第33-41页
   ·葡萄树材小蠹各虫态外部形态特征第33-38页
     ·成虫第33-34页
     ·卵(图2-17)第34-35页
     ·幼虫(图2-18)第35页
     ·蛹(图2-19、图2-20)第35-38页
   ·消化道的解剖结构第38-41页
     ·雌成虫消化道的解剖结构第38-41页
     ·雄成虫消化道的解剖结构第41页
     ·幼虫消化道的解剖结构第41页
 3 结论与讨论第41-44页
   ·葡萄树材小蠹为光滑足距小蠹[Xylosandrus germanus(Blandford)]第41页
   ·光滑足距小蠹的重要外部形态识别特征第41-42页
   ·光滑足距小蠹外部形态电镜扫描特征第42-43页
   ·消化道具有1对细管状和1对囊状的胃盲囊可作为光滑足距小蠹成虫的又一识别特征第43-44页
第三章 光滑足距小蠹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第44-6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5-50页
   ·材料第45页
   ·生活史习性研究方法第45-47页
     ·寄主和为害调查第45页
     ·坑道模式第45页
     ·生活史研究第45页
     ·雌成虫季节性飞行活动第45-46页
     ·成虫习性第46页
     ·幼虫脱皮习性第46-47页
   ·温度对蠹虫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第47-48页
     ·发育历期研究第47-48页
     ·发育历期数据的统计分析第48页
   ·光照、温度对雌成虫起飞的影响第48-49页
     ·趋光性试验第48-49页
     ·起飞光照试验第49页
     ·起飞温度试验第49页
   ·雌成虫侵入孔的空间分布第49-50页
     ·调查方法第49页
     ·空间分布型测定第49-50页
     ·数据处理方法第5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0-64页
   ·生活史和习性第50-55页
     ·寄主及为害第50-51页
     ·坑道模式第51页
     ·生活史第51-52页
     ·习性第52-54页
     ·雌成虫季节性飞行活动第54-55页
   ·温度对光滑足距小蠹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第55-58页
     ·不同温度下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第55页
     ·温度对光滑足距小蠹发育速率和存活的影响第55-57页
     ·光滑足距小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第57-58页
   ·光照、温度对雌成虫起飞的影响第58-60页
     ·趋光性第58-59页
     ·光照对起飞虫量的影响第59-60页
     ·温度对起飞虫量的影响第60页
   ·光滑足距小蠹雌成虫侵入孔的空间分布型第60-64页
     ·光滑足距小蠹雌成虫侵入孔在葡萄地内的空间分布型第60-61页
     ·光滑足距小蠹雌成虫侵入孔在葡萄树树体上的空间分布型第61-64页
 3 结论和讨论第64-68页
   ·光滑足距小蠹在葡萄树上的生物学特性第64-65页
   ·光滑足距小蠹的人工饲养第65页
   ·温度对光滑足距小蠹生长发育的影响第65-66页
   ·光照和温度对光滑足距小蠹雌成虫起飞的影响第66页
   ·光滑足距小蠹雌成虫侵入孔在葡萄地和葡萄树树体上均呈聚集分布第66-68页
第四章 光滑足距小蠢贮菌器和坑道内真菌种类组成及其变化第68-9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9-73页
   ·材料第69页
   ·虫道真菌的分离纯化第69-70页
     ·不同发育阶段坑道内真菌的分离纯化第69页
     ·不同时期雌成虫贮菌器内真菌的分离纯化第69-70页
   ·虫道真菌的鉴定第70-73页
     ·虫道真菌的形态鉴定第70页
     ·Ambrosiella hartigii和Acremonium kiliense核糖体RNA基因的分子鉴定第70-73页
   ·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发育阶段坑道中的虫道真菌第7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3-88页
   ·虫道真菌种类第73-86页
     ·菌株Ⅰ经形态鉴定为Ambrosiella hartigiiBatra第73-74页
     ·菌株Ⅱ经形态鉴定为Acremonium kiliense Gr(u|¨)tz第74-76页
     ·菌株Ⅲ和Ⅳ经形态鉴定为镰刀属(Fusarium)真菌第76页
     ·A.hartigii和A.kiliense的核糖体RNA基因序列比较结果第76-86页
   ·光滑足距小蠹坑道和贮菌器内真菌的组成和变化第86-88页
     ·不同发育阶段的坑道内真菌种类组成第86-87页
     ·不同时期雌成虫贮菌器内真菌种类组成第87页
     ·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发育阶段坑道内虫道真菌第87-88页
 3 结论与讨论第88-91页
   ·光滑足距小蠹坑道和贮菌器内真菌种类组成第89页
   ·光滑足距小蠹坑道和贮菌器内真菌种类随蠹虫发育阶段而有所变化第89-91页
第五章 Ambrosiella hartigii和Acremonium kiliense的生物学特性第91-11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2-95页
   ·A.hartigii和A.kiliense的生物学特性第92-94页
     ·培养基对A.hartigii和A.kiliense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第92页
     ·碳、氮源对A.hartigii和A.kiliense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第92-93页
     ·温度对A.hartigii和A.kiliense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第93页
     ·光照对A.hartigii和A.kiliense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第93页
     ·pH对A.hartigii和A.kiliense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第93页
     ·温度、pH和光照对A.hartigii和A.kiliense孢子萌发的影响第93-94页
   ·A.hartigii、A.kiliense和Fusarium sp.相互关系的研究第94-95页
     ·对峙培养第94-95页
     ·A.hartigii产生的挥发性代谢物对A.kiliense和Fusarium sp.菌丝生长的影响第95页
     ·A.hartigii产生的非挥发性代谢物对A.kiliense和Fusariumsp.菌丝生长的影响第9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5-112页
   ·A.hartigii和A.kiliense的生物学特性第95-107页
     ·培养基对A.hartigi和A.kiliense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第96-97页
     ·碳源对A.hartigii和A.kiliense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第97页
     ·氮源对A.hartigii和A.kiliense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第97-99页
     ·温度对A.hartigii和A.kiliense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第99-101页
     ·光照对A.hartigii和A.kiliense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第101-102页
     ·pH对A.hartigii和A.kiliense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第102-103页
     ·温度、pH和光照对A.hartigii和A.kiliense孢子萌发的影响第103-107页
   ·A.hartigii、A.kiliense和Fusarium sp.的相互关系第107-112页
     ·平皿对峙培养结果第107-109页
     ·玻片对峙培养结果第109-110页
     ·A.hartigii产生的挥发性代谢物对A.kiliense和Fusarium sp.菌丝生长的影响第110-111页
     ·A.hartigii产生的非挥发性代谢物对A.kiliense和Fusarium sp.菌丝生长的影响第111-112页
 3 结论与讨论第112-114页
   ·A.hartigii和A.kiliense的生物学特性第112-113页
   ·坑道中A.hartigii占优势地位的原因第113-114页
第六章 Ambrosiella hartigii、Acremonium kiliense和Fusarium sp.对光滑足距小蠹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第114-12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4-116页
   ·3种虫道真菌对光滑足距小蠹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15页
   ·3种虫道真菌对光滑足距小蠹繁殖的影响第115页
   ·3种虫道真菌营养物质含量的测定第115-116页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第115-116页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116页
     ·麦角固醇含量的测定第11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16-120页
   ·3种虫道真菌对幼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第116-117页
   ·3种虫道真菌对雌成虫孤雌生殖的影响第117-118页
   ·3种虫道真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菌麦角固醇含量第118-120页
 3 结论与讨论第120-121页
   ·3种虫道真菌对光滑足距小蠹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第120页
   ·3种虫道真菌的营养价值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33页
本文创新点第133-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麦/玉/豆”套作体系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及根际微生态效应研究
下一篇:几种退耕模式细根(草根)分解及其对土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