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概念的界定 | 第9-12页 |
(一) 全球化 | 第9-10页 |
(二) 倾销 | 第10页 |
(三) 反倾销 | 第10-11页 |
(四) 反倾销法律制度 | 第11-12页 |
三、研究评述 | 第12-13页 |
四、文章结构 | 第13-14页 |
五、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研究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 第15-19页 |
一、研究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是适应贸易自由化新形势的重要任务 | 第15-16页 |
二、研究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是提高我国出口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 第16-17页 |
三、研究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是创造国内产业公平竞争环境的有效措施 | 第17-18页 |
四、研究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是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武器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现状及困境 | 第19-25页 |
一、我国反倾销立法现状 | 第19-20页 |
二、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面临的困境 | 第20-25页 |
(一) 实体法律制度 | 第20-22页 |
(二) 程序法律制度 | 第22-25页 |
第四章 国际反倾销法律制度考察 | 第25-34页 |
一、美国反倾销法律制度 | 第25-28页 |
(一) 倾销的确定 | 第25-26页 |
(二) 损害的确定 | 第26-27页 |
(三) 因果关系 | 第27页 |
(四) 日落复审 | 第27-28页 |
(五) 司法审查 | 第28页 |
二、欧盟反倾销法律制度 | 第28-31页 |
(一) 倾销的确定 | 第28-29页 |
(二) 损害的确定 | 第29-30页 |
(三) 因果关系 | 第30页 |
(四) 期中复审 | 第30页 |
(五) 反规避和反吸收 | 第30-31页 |
(六) 司法审议 | 第31页 |
三、WTO反倾销法律制度 | 第31-34页 |
(一) 倾销的确定 | 第31-32页 |
(二) 损害的认定 | 第32页 |
(三) 因果关系 | 第32页 |
(四) 公共利益条款 | 第32-33页 |
(五) 司法审查制度 | 第33-34页 |
第五章 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的完善思路 | 第34-44页 |
一、合理利用反倾销法律基本原则 | 第34-36页 |
(一) 透明原则 | 第34-35页 |
(二) 公平竞争原则 | 第35页 |
(三) 合理实施反倾销措施原则 | 第35页 |
(四) 给予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原则 | 第35-36页 |
二、提升反倾销立法层次 | 第36页 |
三、完善反倾销实体规则 | 第36-41页 |
(一) 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 | 第36-37页 |
(二) 规范倾销的认定标准 | 第37-38页 |
(三) 明确因果关系的标准及判定方法 | 第38-39页 |
(四) 区分损害形态、审查事项和标准 | 第39-40页 |
(五) 借鉴反规避制度 | 第40-41页 |
四、规范反倾销程序规则 | 第41-44页 |
(一) 规范反倾销调查机构 | 第41页 |
(二) 加强应诉中公共利益抗辩 | 第41-42页 |
(三) 完善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