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清幽益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 | 第10-21页 |
1 临床资料 | 第10-15页 |
·诊断标准 | 第10-13页 |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3页 |
·病例来源和分组 | 第13-15页 |
2 治疗方法 | 第15页 |
·治疗组 | 第15页 |
·对照组 | 第15页 |
3 观察方法 | 第15-17页 |
·疗效观察 | 第15-16页 |
·安全性观测 | 第16页 |
·疗效标准 | 第16-17页 |
·统计方法 | 第17页 |
4 治疗结果 | 第17-21页 |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 第17页 |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改善比较 | 第17-18页 |
·两组治疗后胃镜疗效比较 | 第18页 |
·两组治疗后病理变化疗效比较 | 第18-19页 |
·两组Hp根除率比较 | 第19页 |
·安全性指标观察 | 第19-21页 |
第二部分 清幽益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实验研究 | 第21-2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实验动物 | 第21页 |
·实验器材 | 第21页 |
·实验试剂 | 第21页 |
·实验药品 | 第21-2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H.Pyfori菌液制备 | 第22页 |
·动物模型制备 | 第22页 |
·给药方法 | 第22页 |
·统计方法 | 第22-23页 |
3 实验观察内容及观察方法 | 第23-29页 |
·一般情况 | 第23页 |
·体重变化 | 第23-24页 |
·对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合并Hp感染大鼠血胃泌素、胃动素的影响 | 第24-25页 |
·对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合并Hp感染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的影响 | 第25页 |
·对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合并Hp感染大鼠胃黏膜组织学的影响 | 第25-29页 |
讨论 | 第29-47页 |
1 西医对Hp的研究进展 | 第29-37页 |
·Hp的微生物学特性 | 第29页 |
·Hp的流行病学特点 | 第29-30页 |
·Hp的致病性 | 第30-33页 |
·Hp相关性疾病 | 第33-34页 |
·Hp的诊断 | 第34-35页 |
·Hp的治疗 | 第35-37页 |
2 中医对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认识 | 第37-41页 |
·中医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认识 | 第37-38页 |
·Hp感染与脾胃湿热证的关系 | 第38-40页 |
·中药治疗Hp感染的研究 | 第40-41页 |
3 清幽益胃汤的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第41-44页 |
·方解 | 第41-42页 |
·现代药理研究 | 第42-44页 |
4 清幽益胃汤作用机制探讨 | 第44-47页 |
·调整胃肠运动功能 | 第44-45页 |
·调节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 | 第45页 |
·改善胃黏膜微循环,增加胃黏膜屏障防御功能 | 第45页 |
·镇痛作用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详细摘要 | 第58-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