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屠宰产品中HEV携带情况调查及大鼠感染模型的建立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 第一节 病原学 | 第11-12页 |
|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 | 第12-15页 |
| 一 基因组结构 | 第12页 |
| 二 病毒编码蛋白 | 第12-14页 |
| 三 HEV 的基因分型 | 第14-15页 |
| 第三节 流行病学 | 第15-18页 |
| 一 流行情况 | 第15页 |
| 二 传播途径 | 第15-16页 |
| 三 宿主范围 | 第16-17页 |
| 四 预防与控制 | 第17-18页 |
| 第四节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第18页 |
| 第五节 HEV 的体外细胞培养 | 第18-19页 |
| 第六节 检测方法 | 第19-25页 |
| 一 病毒或其抗原组分的检测 | 第19-20页 |
| 二 聚合酶链反应(PCR) | 第20-21页 |
| 三 原位杂交方法 | 第21页 |
| 四 HEV 抗体的检测 | 第21-25页 |
| 第七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6-63页 |
| 第一节 猪戊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6-44页 |
| 一 RT-nPCR 检测方法 | 第26-34页 |
| 二 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 | 第34-44页 |
| 第二节上海地区生猪屠宰产品猪HEV 携带情况调查 | 第44-50页 |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44页 |
| 二 结果 | 第44-45页 |
| 三 系统进化分析 | 第45-48页 |
| 四 讨论 | 第48-50页 |
| 第三节 猪戊型肝炎大鼠感染模型的建立 | 第50-63页 |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50-52页 |
| 二 样品处理与检测 | 第52-54页 |
| 三 结果 | 第54-60页 |
| 四 讨论 | 第60-63页 |
| 第三章 结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5页 |
| 附录 | 第75-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