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1页 |
·油菜雄性不育的分类和利用 | 第17-18页 |
·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 第18-25页 |
·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基因沉默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 第25-28页 |
·siRNA 和miRNA | 第25-27页 |
·microRNA 作用原理 | 第27-28页 |
·人工miRNA 技术的应用 | 第28页 |
·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8-29页 |
·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第二章 AMIRNA 干扰技术的建立和用于功能基因鉴定的可行性分析 | 第31-43页 |
·引言 | 第31-32页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植物材料 | 第32页 |
·实验药品和耗材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6页 |
·取材 | 第32页 |
·PCR 引物 | 第32-33页 |
·荧光定量PCR | 第33-34页 |
·干扰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4-36页 |
·实验结果 | 第36-41页 |
·油菜Bn19070 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 | 第36-37页 |
·AT2G19070 基因amiRNA 干扰载体的构建 | 第37-38页 |
·拟南芥的转化和筛选 | 第38-40页 |
·转基因拟南芥T2 代AT2G19070 的表达水平 | 第40-41页 |
·讨论 | 第41-43页 |
第三章 一个新雄配子发育控制基因PDF1 的克隆和转基因鉴定 | 第43-73页 |
·引言 | 第43-4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4-54页 |
·材料 | 第44页 |
·方法 | 第44-5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4-73页 |
·PDF1 在油菜中和拟南芥中同源基因的表达特性分析 | 第54-56页 |
·白菜型油菜、甘蓝、甘蓝型油菜PDF1 基因cDNA 的克隆 | 第56-57页 |
·PDF1 同源基因序列比对 | 第57-61页 |
·四个PDF1 同源蛋白分析 | 第61-64页 |
·AtPDF1 的瞬时亚细胞定位 | 第64-66页 |
·拟南芥的转化和筛选 | 第66-67页 |
·转基因拟南芥表型观察 | 第67-69页 |
·转基因拟南芥后代中PDF1 的表达水平分析和Northern 验证 | 第69-73页 |
第四章 PDF1,一个新PCD 抑制因子在植株生长和发育中的作用 | 第73-87页 |
·引言 | 第7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73-76页 |
·材料 | 第73页 |
·实验方法 | 第73-7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6-84页 |
·AtPDF1 microRNA 转基因拟南芥小孢子的败育特征及机理分析 | 第76-79页 |
·DNA ladder 分析败育机理 | 第79-80页 |
·矮化统计结果 | 第80-81页 |
·叶子和茎的切片分析矮化表型 | 第81-83页 |
·PCD 相关基因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表达分析 | 第83-84页 |
·讨论 | 第84-87页 |
第五章 油菜ROP1 同源基因沉默导致拟南芥雄性不育 | 第87-98页 |
·引言 | 第8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87-90页 |
·材料 | 第87页 |
·方法 | 第87-9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0-95页 |
·BnROP1 基因的表达特性分析 | 第90-91页 |
·BnROP1 基因和AtROP1 基因的同源性比较 | 第91-92页 |
·拟南芥的转化和筛选 | 第92-93页 |
·转基因拟南芥表型观察 | 第93-94页 |
·转基因拟南芥后代中ROP1 的表达水平分析 | 第94-95页 |
·讨论 | 第95-98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创新点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6页 |
附录一 | 第106-107页 |
主要溶液配制 | 第106-107页 |
附录二 | 第107-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作者简介 | 第116页 |
已发表和正在整理的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章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