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apidIO总线的进程间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9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论文的课题来源 | 第12-13页 |
·课题技术背景 | 第13-17页 |
·互联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当前主流的互联总线 | 第14-17页 |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 第17页 |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7-19页 |
第二章 RapidIO 总线技术 | 第19-30页 |
·RapidIO 协议概述 | 第19-23页 |
·RapidIO 协议层次模型 | 第19-20页 |
·包传输与控制符 | 第20-21页 |
·流量控制机制 | 第21-22页 |
·维护和差错管理 | 第22-23页 |
·串行物理层的收发处理 | 第23-24页 |
·传输层的处理 | 第24-25页 |
·消息操作机制 | 第25-28页 |
·消息事务 | 第25-26页 |
·信箱的实现结构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RIO-IPC 系统的分析 | 第30-44页 |
·网络层次模型 | 第30页 |
·对关键问题的设计思路 | 第30-42页 |
·连接的建立 | 第30-32页 |
·数据的发送与故障处理 | 第32-34页 |
·数据的接收与优先级支持 | 第34-36页 |
·传输层流量控制机制 | 第36-37页 |
·采用工作队列机制处理互斥 | 第37页 |
·事件处理机制 | 第37-39页 |
·时钟管理 | 第39-40页 |
·消息缓存管理 | 第40-42页 |
·系统总体工作模型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RIO-IPC 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4-61页 |
·对象模型 | 第44-57页 |
·对象定义 | 第44-52页 |
·对象静态关系 | 第52-54页 |
·对象动态模型 | 第54-56页 |
·系统接口定义 | 第56-57页 |
·包结构设计 | 第57-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 第61-66页 |
·RIO-IPC 系统实现 | 第61-62页 |
·RIO-IPC 系统测试 | 第62-65页 |
·测试平台 | 第62-63页 |
·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 | 第71-76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