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淮南王其人和《淮南子》其书 | 第9-11页 |
第一节 淮南王其人 | 第9-10页 |
第二节 《淮南子》其书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淮南子》对儒家的继承和批判 | 第11-18页 |
第一节 《淮南子》中的儒家"仁义"观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淮南子》对儒家治国思想的继承 | 第12-14页 |
第三节 《淮南子》对儒家教育思想的继承 | 第14-15页 |
第四节 《淮南子》对儒家思想的批判 | 第15-16页 |
第五节 《淮南子》对儒家学说产生背景的阐述 | 第16-18页 |
第三章 《淮南子》对墨家的吸收和批判 | 第18-24页 |
第一节 《淮南子》对《墨子》道德风尚等的继承 | 第18-21页 |
第二节 《淮南子》对墨子学说的肯定与批判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淮南子》对墨学产生背景的论述 | 第22-24页 |
第四章 《淮南子》对管子的继承和评价 | 第24-30页 |
第一节 《淮南子》论管子治政 | 第24-25页 |
第二节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 第25-26页 |
第三节 《淮南子》对《管子》的继承 | 第26-29页 |
第四节 《淮南子》对《管子》产生背景的阐述 | 第29-30页 |
第五章 《淮南子》对《晏子春秋》继承和评价 | 第30-37页 |
第一节 《淮南子》中对晏子事迹的记载 | 第30-32页 |
第二节 《淮南子》对《晏子春秋》文义的引用 | 第32-33页 |
第三节 《淮南子》对《晏子春秋》执政理念等的继承 | 第33-35页 |
第四节 《淮南子》对《晏子春秋》产生背景的阐述 | 第35-37页 |
第六章 《淮南子》对《韩非子》的批判和继承 | 第37-44页 |
第一节 《淮南子》论法家的赏罚制度 | 第37-39页 |
第二节 《淮南子》对《韩非子》进步历史观的吸收 | 第39页 |
第三节 《淮南子》对《韩非子》为君之道、君臣关系的继承 | 第39-40页 |
第四节 《淮南子》对《韩非子》修身、耕战、用人、道论思想的继承 | 第40-42页 |
第五节 《淮南子》对《韩非子》学术背景的论述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