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English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9页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9-38页 |
第一部分 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 | 第9-27页 |
1 流行病学 | 第9页 |
2 发病机制 | 第9-13页 |
3 临床表现 | 第13-14页 |
4 诊断 | 第14-19页 |
5 治疗 | 第19-22页 |
6 小结与展望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一 | 第23-27页 |
第二部分 中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 | 第27-38页 |
0 引言 | 第27页 |
1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 第27-31页 |
2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 第31-33页 |
3 混合型及不便分类型肠易激综合征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二 | 第35-38页 |
中篇 导师经验 王新月教授诊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总结 | 第38-41页 |
1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为主要病因 | 第38页 |
2 脾气亏虚为发病基础,肝郁脾虚为基本病机 | 第38页 |
3 肠滑失摄表现突出,阴虚、癖血、化热少见 | 第38-39页 |
4 缓急止泻为基本治则,疏肝健脾为基本治法 | 第39页 |
5 随症加减,辨证论治 | 第39页 |
6 移情养性、劳逸结合为预防复发的关键 | 第39-41页 |
下篇 临床研究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分析 | 第41-65页 |
临床资料 | 第41页 |
研究方法 | 第41页 |
诊断标准 | 第41-43页 |
结果 | 第43-61页 |
讨论 | 第61-64页 |
参考文献三 | 第64-65页 |
附录:IBS-D调查问卷 | 第65-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