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X射线与金属作用产生脉冲强电流效应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高能量密度物理 | 第12-19页 |
| ·高能量密度的定义 | 第12-14页 |
| ·高能量密度系统的性质 | 第14页 |
| ·实验室高能量密度装置 | 第14-16页 |
| ·非热电磁辐射现象 | 第16-17页 |
|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 第17-19页 |
|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机制简介 | 第19-20页 |
| ·国外研究方法和进展 | 第20-26页 |
|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 第20-23页 |
| ·超强超短激光脉冲与物质相互作用 | 第23-24页 |
| ·国内外进展小结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强X射线与金属相互作用实验研究 | 第26-54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Z箍缩基本原理及实验装置简介 | 第26-28页 |
| ·实验设计 | 第28-37页 |
| ·传输线结构优化设计 | 第28-32页 |
| ·回流罩设计 | 第32-34页 |
| ·负载设计、制备及安装 | 第34-36页 |
| ·实验参数的选择 | 第36-37页 |
| ·实验结果 | 第37-51页 |
| ·斜入射软X射线产生脉冲电流 | 第37-40页 |
| ·X射线垂直入射 | 第40-43页 |
| ·康普顿电流 | 第43-46页 |
| ·实验存在的问题及补充实验 | 第46-49页 |
| ·斜入射X射线驱动电磁脉冲的初步实验 | 第49-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4页 |
| 第三章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4-80页 |
| ·引言 | 第54页 |
| ·脉冲电流的理论模型 | 第54-67页 |
| ·光电流的估算 | 第54-58页 |
| ·康普顿电流的估算 | 第58-60页 |
| ·热电流 | 第60-67页 |
| ·理论预测 | 第67-69页 |
| ·磁场重联 | 第69-72页 |
| ·几种相互作用机制之间的联系 | 第72-78页 |
| ·热电子发射的几种机制 | 第73-74页 |
| ·光电效应与热效应之间的关系 | 第74-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 第四章 电荷密度调制状态的性质 | 第80-94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80页 |
| ·电荷密度调制状态简介 | 第80-82页 |
| ·金属表面的电荷密度调制 | 第82-87页 |
| ·电荷密度调制状态的参数估算 | 第82-83页 |
| ·体系的拉格朗日量和哈密顿量 | 第83-87页 |
| ·产生电荷密度调制状态的关键因素 | 第87-89页 |
| ·特殊条件下方程的解析解 | 第87-89页 |
| ·产生电荷密度调制状态的关键因素 | 第89页 |
| ·初步计算结果 | 第89-93页 |
| ·金属表面的电荷密度调制 | 第90-91页 |
| ·入射X射线强度对电荷密度调制振幅的影响 | 第91-92页 |
| ·金属靶尺度效应 | 第92页 |
| ·入射电磁脉冲偏振态的影响 | 第92-93页 |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4-97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94-95页 |
| ·展望 | 第95-96页 |
| ·论文工作创新点 | 第96-97页 |
| 致谢 | 第97-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5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