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浣纱记》、《红线女》管窥梁辰鱼思想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梁辰鱼简况 | 第11-13页 |
·梁辰鱼思想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梁辰鱼思想研究的学术意义 | 第14-16页 |
2 “近史而悠谬” | 第16-25页 |
·“近史” | 第16-23页 |
·史官文化对中国传统戏曲“近史”特点的影响 | 第16-18页 |
·梁辰鱼戏曲之“近史”特点 | 第18-23页 |
·“悠谬” | 第23-24页 |
·“悠谬”即虚构意识 | 第23页 |
·文本分析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3 进步女性观 | 第25-36页 |
·颠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理论 | 第25-32页 |
·西施形象的塑造 | 第26-30页 |
·红线女形象的塑造 | 第30-32页 |
·小结 | 第32页 |
·对女子的“非贞节”持宽容态度 | 第32-34页 |
·传统的贞节观 | 第32-33页 |
·梁辰鱼之贞节观 | 第33-34页 |
·梁辰鱼进步女性观原因探索 | 第34-36页 |
·时代影响 | 第34页 |
·个人因素 | 第34-36页 |
4 侠之思想 | 第36-40页 |
·原因分析 | 第36-37页 |
·性格因素 | 第36页 |
·复古思潮的影响 | 第36-37页 |
·传统意义上的“侠” | 第37-38页 |
·梁辰鱼心中的“侠” | 第38-40页 |
·崇尚敢赴国难的大侠,而非追求一伙私利的小侠 | 第38-39页 |
·与忠义交融的“侠” | 第39-40页 |
5 功成身退的情结 | 第40-44页 |
·梁辰鱼思想中“儒”的成分 | 第40-41页 |
·梁辰鱼思想中“道”的成分 | 第41-42页 |
·现实政治下的无奈选择 | 第42-43页 |
·三者合力下的最佳选择 | 第43-44页 |
6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附录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