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金融脆弱性传导机制与中国现代金融的模式选择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8页
1 绪论第8-15页
   ·问题的提出第8页
   ·国内外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第8-12页
     ·国外研究历史与现状第8-10页
     ·国内研究历史与现状第10-12页
   ·研究本课题的迫切性与意义第12-13页
     ·研究本课题的迫切性第12-13页
     ·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第13页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基本结构第13-15页
2 金融脆弱性理论及其生成机理第15-29页
   ·金融脆弱性概念第15页
   ·金融脆弱性的生成机理第15-28页
     ·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的理论探讨第16-20页
     ·金融机构的内在脆弱性第20-23页
     ·金融市场的脆弱性第23-27页
     ·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外生机制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3 中国金融脆弱性传导模型的建立及实证分析第29-45页
   ·金融脆弱性的传导问题第29-30页
   ·金融脆弱性传导模型第30-31页
   ·金融脆弱性传导机制第31-38页
     ·国际贸易渠道——贸易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第31-33页
     ·国际资本流动渠道——金融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第33-34页
     ·经济全球化——季风效应的传导机制第34-35页
     ·自我实现的多重均衡——净传染效应的传导机制第35-38页
   ·金融脆弱性的评估及预警分析第38-43页
     ·金融危机预警指标的确定第38-40页
     ·金融危机预警方式的评价第40-43页
   ·小结第43-45页
4 发达国家抗金融波动能力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第45-56页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金融模式的特征第45-49页
     ·美国的金融体制及其特征第45-46页
     ·日本的金融体制及其特征第46-47页
     ·英国的金融体制及其特征第47-48页
     ·法国的金融体制及其特征第48页
     ·德国的金融体制及其特征第48-49页
   ·主要发达国家金融体制的比较及其抗波动能力的分析第49-53页
     ·发达国家金融体制的比较第49-50页
     ·主要发达国家抗金融波动性能力的分析第50-53页
   ·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存在的弊端第53-55页
   ·小结第55-56页
5 我国金融脆弱性及现代金融模式选择第56-67页
   ·中国金融脆弱性的根本问题是制度上的缺陷第56页
   ·中国金融脆弱性主要体现为银行体系的脆弱性第56-57页
   ·我国金融脆弱性与现代金融模式选择的关系第57-66页
     ·我国金融体系的特点和改革第57-61页
     ·开放条件下中国金融监管的模式选择第61-64页
     ·金融业的发展与创新要以加强风险控制为前提第64-65页
     ·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体制下推进综合经营的若干建议第65-66页
   ·小结第66-67页
6 结论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附录第71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1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研究
下一篇: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