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论:《文明论概略》的百年解读 | 第8-32页 |
第一节 日本学界的百年解读 | 第8-22页 |
一、明治、大正时期、昭和前期 | 第8-11页 |
二、战后至1960 年代 | 第11-13页 |
三、丸山真男的《概略》研究 | 第13-15页 |
四、1970 年代至1980 年代中期 | 第15-19页 |
五、近30 余年来日本学界的研究状况 | 第19-22页 |
第二节 《概略》在中国 | 第22-30页 |
一、梁启超对《概略》的迻译与解读 | 第22-23页 |
二、《概略》1959 年的汉译本及朱谦之的解读 | 第23-26页 |
三、1978 年以来中国学界的相关解读 | 第26-30页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 第30-32页 |
第一章 传统视域下的福泽其人其学 | 第32-48页 |
第一节 士族遗风与汉学素养 | 第32-38页 |
一、困知勉行 | 第32-34页 |
二、学以致用 | 第34-35页 |
三、学者雁奴 | 第35-38页 |
第二节 福泽谕吉思维方法的“古层” | 第38-43页 |
一、思想的中庸 | 第38-40页 |
二、基于“三纲八目”的文明图式 | 第40-43页 |
第三节 龟井派《左传》学的影响 | 第43-48页 |
一、龟井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治学特色 | 第43-45页 |
二、福泽思想中龟井派《左传》学的因素 | 第45-48页 |
第二章《概略》的写作背景与缘起 | 第48-59页 |
第一节 明治维新进行时 | 第48-49页 |
第二节 欧美游学与福泽的思想转变 | 第49-54页 |
一、三次外游与西学体验 | 第51-53页 |
二、福泽自身的“精神革命” | 第53-54页 |
第三节 社会舆论交锋与《概略》的写作动因 | 第54-59页 |
一、民选议院建议书 | 第55页 |
二、赤穗不义士论和楠公权助论 | 第55-57页 |
三、学者职分论 | 第57-59页 |
第三章《概略》文明理论的西学溯源 | 第59-93页 |
第一节 西方早期的文明理论 | 第59-60页 |
第二节 苏格兰启蒙学派的“文明”理解 | 第60-69页 |
一、亚当·斯密的社会演变四阶段说 | 第61-64页 |
二、人性、市民美德与政治技艺:弗格森的《市民社会史论》 | 第64-69页 |
三、小结 | 第69页 |
第三节 19 世纪初期美国地理教科书的影响 | 第69-75页 |
第四节 与伊拉斯莫·P·史密斯的往来书简 | 第75-77页 |
第五节 伯顿的《政治经济学(学校教学及参考用)》 | 第77-93页 |
一、《政治经济学》与《西洋事情·外编》 | 第77-80页 |
二、人性、神与家庭:伯顿自然观的基本要素 | 第80-83页 |
三、文明、社会与政府:伯顿的政治哲学 | 第83-93页 |
第四章《概略》的手稿世界 | 第93-101页 |
第一节 《文明论plan》与两封书简 | 第93-95页 |
第二节 《概略》草稿与福泽的“出版人”特色 | 第95-97页 |
一、草稿形态 | 第95页 |
二、福泽的“出版人”特色 | 第95-97页 |
第三节 各章节 的重大增补删改 | 第97-101页 |
一、句读符号、浊音标记逐渐增多 | 第97-98页 |
二、各章重大调整 | 第98-101页 |
第五章《概略》的主题分析 | 第101-153页 |
第一节 文明理论的建构 | 第101-116页 |
一、众心发达:文明论之意趣 | 第103-104页 |
二、文明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 | 第104-109页 |
三、文明乃人间交际渐趋改良 | 第109-116页 |
第二节 文明与智德之辩 | 第116-128页 |
一、文明定义的路径依赖与重构 | 第116-118页 |
二、巴克尔的文明理论与福泽的拒纳 | 第118-122页 |
三、智德区别论与智的彰显 | 第122-128页 |
第三节 文明史学与国民国家观的形成 | 第128-153页 |
一、开化时期福泽的“文明”抉择 | 第128-129页 |
二、边缘体验与福泽国民国家思想形成的基点 | 第129-133页 |
三、近代市民社会与主权国民国家的成立——基佐文明史学的启发 | 第133-153页 |
结论 | 第153-156页 |
附录 | 第156-231页 |
1 《概略》写作之前福泽著译的主要观点 | 第156-158页 |
2 与《概略》写作相关的重要事件(1873 年6 月-1875 年8 月) | 第158-161页 |
3 《文明论plan》 | 第161-163页 |
4 《概略》草稿形态等 | 第163-169页 |
5 《概略》各章大幅增删一览表 | 第169-186页 |
6 《概略》中的“人心” | 第186-191页 |
7 《概略》中的汉学典故 | 第191-210页 |
8 《概略》对日本历史、人物、时事的述评 | 第210-217页 |
9 《概略》对伯顿、美国地理教科书等西方文明理论的引述 | 第217-218页 |
10 《概略》对巴克尔《英国文明史》的引述 | 第218-222页 |
11 《概略》对基佐《欧洲文明史》的引述 | 第222-227页 |
12 《概略》对穆勒思想的引述 | 第227-231页 |
参考文献 | 第231-239页 |
后记 | 第239-241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2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