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2页 |
一、师陀的生命观 | 第12-18页 |
(一) 自由空间的建构:生命的自在性 | 第12-14页 |
(二) 时间维度的哲思:生命的单向性 | 第14-15页 |
(三) 历史对照的选择:生命的可能性 | 第15-18页 |
二、"虚无"的意象 | 第18-28页 |
(一) 母亲与儿童:爱的缺席 | 第18-22页 |
1. 母亲意象 | 第19-20页 |
2. 儿童意象 | 第20-22页 |
(二) 在路上:家的放逐 | 第22-25页 |
(三) 坟:人生的无名感 | 第25-28页 |
三、"虚无"的意义世界 | 第28-38页 |
(一) 悲凉的生存景观 | 第28-32页 |
1. 乡下人的困顿现实 | 第28-30页 |
2. 城里人的无望之旅 | 第30-32页 |
(二) 孤独的生命 | 第32-35页 |
1. 探索者的落寞 | 第32-34页 |
2. 小人物的孤独 | 第34-35页 |
(三) "无我"之痛:被淹没的个体 | 第35-38页 |
1. 时代传声筒:创作个性的被压抑 | 第35-36页 |
2. 异口却同声:个体价值的被剥夺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注释 | 第39-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