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论文--文献学论文

《古逸叢书》编刊考

摘要第1-15页
Abstract第15-17页
导言第17-28页
 一 《古逸盖害》的名羲和性育第17-18页
 二.《古逸登睿》编刊的研究意羲第18-19页
 三. 前人研究成果第19-28页
上编 《古逸丛书》底本考第28-116页
 第一章 校正覆刻型底本研究之一——以《尔雅》为例第30-68页
  一、《尔雅》在《古逸丛书》中的地位第30-32页
  二、宋监本与古逸本的联系第32-34页
  三、宋监本与古逸本的差异第34-41页
  四、古逸本末叶的两个问题第41-50页
  五、结论第50-51页
  附 《尔雅》古逸本、宋监本、宋刻十行本校记第51-68页
 第二章 校正覆刻型底本研究之二——以《易程传》为例第68-94页
  一、《古逸丛书》本《易程传》底本及其相关版本之调查第68-70页
  二、复旦本与古逸本底本属於同一版本系统第70页
  三、复旦本刷印时间晚於古逸本底本第70-71页
  四、古逸本与复旦本之异同即古逸本与其底本之异同第71-72页
  五、古逸本与复旦本的五类不同第72-78页
  六、结论第78-80页
  附 《易程传》古逸本、元至正本校记第80-94页
 第三章 集字成书型底本研究——以《老子注》为中心第94-116页
  一、古逸本《老子注》的版本第94-95页
  二、古逸本《老子注》的文本来历第95-99页
  三、古逸本《老子注》的集字过程第99-104页
  四、古逸本《老子注》与《南华真经注疏》的比较第104-107页
  五、结论第107-108页
  附 《老子注》古逸本、宇惠本、局本校记第108-116页
下编 《古逸丛書》刻印考第116-207页
 第一章 版片研究——以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所藏为据第117-141页
  一、版片的来历及现状第117-118页
  二、版片的实物特徵第118-126页
  三、从版片看丛书的编纂过程第126-132页
  四、版片中包含的访书刻书细节第132-138页
  五、版片磨损与印本面貌的关系第138-140页
  六、结论第140-141页
 第二章 试印本研究——以《原本玉篇零卷》为例第141-152页
  一、古逸本《原本玉篇零卷》之来历第141-143页
  二、浙图藏试印本的基本情况第143-145页
  三、校改凡例、校记内容及其价值第145-150页
  四、校勘者的身份第150-151页
  五、结论第151-152页
 第三章 初後印本研究——以《尔雅》为中心第152-181页
  一、文献记载的刷印过程第153-155页
  二、古逸本《尔雅》的刷印次数第155-165页
  三、古逸本《尔雅》刷印效果的演变第165-169页
  四、正文与跋文的时间关系第169-171页
  五、附论《古逸丛书》的单行本与丛书本第171-180页
  六、结论第180-181页
 附 古逸本《尔雅》初後印本磨损例证及数据第181-207页
附编 《古逸丛书》主事者再考第207-223页
 一、黎杨二人访求丛书底本的成绩第207-217页
 二、黎庶昌东遊刻书考述第217-223页
结语第223-225页
参考文献第225-229页
後记第229-230页

论文共2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孙毓修版本目录学著述研究
下一篇:《孔子家语》成书时代和性质问题的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