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道外区历史街区街道景观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课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对象与范围 | 第11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国外历史街区街道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我国历史街区街道景观研究历程及现状 | 第12-13页 |
·发展趋势 | 第13页 |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3-16页 |
·研究的内容及框架 | 第13-14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4-16页 |
2 街道景观和历史街区的概念与内涵 | 第16-26页 |
·街道 | 第16-18页 |
·街道的概念 | 第16页 |
·城市街道的分类 | 第16-18页 |
·城市街道景观 | 第18-21页 |
·城市街道景观的概念 | 第19页 |
·城市街道景观的构成要素 | 第19-20页 |
·基本原则 | 第20-21页 |
·历史街区 | 第21页 |
·历史街区的概念 | 第21页 |
·历史街区街道景观的特殊性 | 第21-22页 |
·保护发展历史街区的必要性 | 第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3 哈尔滨市道外区历史街区街道景观发展与现状 | 第26-37页 |
·哈尔滨市文化背景 | 第26-27页 |
·民族文化背景 | 第26页 |
·地理文化背景 | 第26页 |
·革命历史文化背景 | 第26-27页 |
·多民族融合文化背景 | 第27页 |
·道外区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27-30页 |
·道外区发展历程 | 第27-28页 |
·道外区自然资源现状 | 第28页 |
·道外区经济发展现状 | 第28-29页 |
·道外区历史文化资源现状 | 第29-30页 |
·哈尔滨市道外区历史街区街道分类 | 第30页 |
·集中商业型街道 | 第30页 |
·以居住为主的商住混合型街道 | 第30页 |
·现存主要问题 | 第30-35页 |
·集中商业型街道的主要问题 | 第31-33页 |
·以居住为主的商住混合型街道的主要问题 | 第33-35页 |
·产生原因 | 第35-36页 |
·经济原因 | 第35-36页 |
·文化原因 | 第36页 |
·人口原因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本文应用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37-43页 |
·芦原义信关于街道的美学 | 第37-39页 |
·街道空间概念的理论基础 | 第37-38页 |
·街道的构成与美学价值 | 第38页 |
·街道的美学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 第38-39页 |
·简·雅各布斯关于城市多样性的思想 | 第39-41页 |
·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 | 第39-40页 |
·关于基本功用的混合 | 第40-41页 |
·对于当前历史街区街道景观建设的启示 | 第41页 |
·柯林.罗和弗瑞德.科特的拼贴城市思想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5 哈尔滨市道外区历史街区街道景观设计原则与对策 | 第43-57页 |
·街道景观设计原则 | 第43-51页 |
·基本原则 | 第43-45页 |
·集中商业型街道景观设计原则 | 第45-46页 |
·商住混合型街道景观设计原则 | 第46-47页 |
·景观要素设计原则 | 第47-51页 |
·不同类型街道景观设计对策 | 第51-53页 |
·集中商业型街道景观设计对策 | 第51-52页 |
·商住混合型街道景观设计对策 | 第52-53页 |
·街道景观要素设计对策 | 第53-56页 |
·优化道路系统 | 第53页 |
·整合沿街建筑立面 | 第53-54页 |
·限制建筑高度 | 第54页 |
·改造建筑内部及屋顶 | 第54页 |
·改善空间效果 | 第54-55页 |
·规范商铺牌匾及户外广告牌 | 第55页 |
·合理设置景观小品 | 第55-56页 |
·哈尔滨市道外区历史街区街道景观发展趋势 | 第56页 |
·在更新开发的过程中统筹老建筑保护 | 第56页 |
·集中商业型街道发展趋势 | 第56页 |
·商住混合型街道发展趋势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