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活性染料湿摩擦牢度低的原因 | 第12-13页 |
·活性染料的分子结构 | 第12-13页 |
·染色织物的原因 | 第13页 |
·水质的原因 | 第13页 |
·皂洗对湿摩牢度的影响 | 第13页 |
·湿摩擦牢度提升剂的发展概况 | 第13-16页 |
·吸附沉淀型湿摩擦牢度提升剂 | 第14页 |
·交联型湿摩擦牢度提升剂 | 第14页 |
·成膜覆盖隔离型湿摩擦牢度提升剂 | 第14页 |
·固色剂型湿摩擦牢度提升剂 | 第14-15页 |
·综合型湿摩擦牢度提升剂 | 第15-16页 |
·聚氨酯产品发展概况 | 第16-18页 |
第2章 水性聚氨酯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33页 |
·引言 | 第18页 |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 第18-21页 |
·外乳化法 | 第19页 |
·自乳化法 | 第19-21页 |
·预聚体法 | 第19-20页 |
·-NCO 丙酮法(相转变法) | 第20页 |
·熔融分散法 | 第20页 |
·酮亚胺-酮连氮法 | 第20页 |
·保护端基法 | 第20页 |
·预聚体分散水中扩链法 | 第20-21页 |
·合成水性聚氨酯的原料 | 第21-23页 |
·低聚物多元醇 | 第21页 |
·异氰酸酯 | 第21页 |
·扩链剂 | 第21页 |
·内乳化剂 | 第21-22页 |
·中和剂(成盐剂) | 第22页 |
·溶剂 | 第22-23页 |
·水 | 第23页 |
·异氰酸酯的反应机理 | 第23-24页 |
·异氰酸酯基与醇的反应 | 第23-24页 |
·异氰酸酯基与水的反应 | 第24页 |
·异氰酸酯基与氨基的反应 | 第24页 |
·聚氨酯与其他高聚物的共聚和共混原理 | 第24-25页 |
·内交联 | 第24-25页 |
·外交联 | 第25页 |
·水性聚氨酯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 第25-28页 |
·染色和印花助剂 | 第25-26页 |
·染色助剂 | 第25页 |
·印花助剂 | 第25-26页 |
·后整理剂 | 第26-28页 |
·柔软剂 | 第26页 |
·防皱整理剂 | 第26页 |
·防水透气涂层整理剂 | 第26-27页 |
·仿鹿皮整理剂 | 第27页 |
·仿麻整理剂 | 第27页 |
·抗静电和亲水整理剂 | 第27页 |
·羊毛防缩整理剂 | 第27页 |
·织物表面涂层剂 | 第27-28页 |
·印花制版用感光胶 | 第28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8-31页 |
·研究意义 | 第28页 |
·研究思路 | 第28-29页 |
·合成反应方程式 | 第29-30页 |
·湿摩擦牢度提升剂 CW 作用机理 | 第30-31页 |
·成膜覆盖机理 | 第30-31页 |
·成盐机理 | 第31页 |
·吸附、交联、固色机理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实验部分 | 第33-39页 |
·水性聚氨酯合成实验 | 第33-34页 |
·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 | 第33-34页 |
·合成实验过程 | 第34页 |
·湿摩擦牢度提升剂CW 的应用实验 | 第34-35页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34-35页 |
·应用实验过程 | 第35页 |
·性能测试 | 第35-37页 |
·性能测试所用仪器 | 第35页 |
·胶膜的制备 | 第35-36页 |
·含固量测定 | 第36页 |
·预聚体中-NCO 质量分数的测定 | 第36页 |
·游离的-NCO 含量的测定———二正丁胺法 | 第36-37页 |
·粘度的测定 | 第37页 |
·乳液储存稳定性测试 | 第37页 |
·红外光谱测试 | 第37页 |
·摩擦牢度等级的测试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9-60页 |
·合成反应原料对湿摩牢度的影响 | 第39-47页 |
·聚醚多元醇的类别对湿摩牢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n(PPG-1000)/n(PEG-1000)值对湿摩牢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不同的二异氰酸酯对湿摩牢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n(NCO)/n(OH)(R 值)对湿摩牢度的影响 | 第42-44页 |
·二乙烯三胺、环氧氯丙烷的加入对湿摩擦牢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二乙烯三胺、环氧氯丙烷与 MDI 的比例对湿摩擦牢度的影响 | 第45页 |
·DMPA 用量对湿摩牢度的影响 | 第45-47页 |
·DMPA 的加入方法对湿摩牢度的影响 | 第47页 |
·影响聚氨酯乳液粘度和稳定性的几种因素 | 第47-51页 |
·DMPA 用量对聚氨酯乳液粘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DMPA 用量对聚氨酯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有机溶剂对聚氨酯乳液粘度的影响 | 第49页 |
·聚醚二元醇对聚氨酯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R 值对聚氨酯溶液粘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 第50页 |
·含固量对聚氨酯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50页 |
·搅拌速度或剪切力对聚氨酯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反应温度和时间的确定 | 第51-52页 |
·预聚反应温度与聚氨酯物理状态的关系 | 第51页 |
·预聚反应时间的确定 | 第51-52页 |
·扩链反应温度及时间的确定 | 第52页 |
·二乙烯三胺和环氧氯丙烷反应的温度和时间的确定 | 第52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2-54页 |
·聚氨酯预聚体红外光谱分析 | 第52-53页 |
·湿摩牢度提升剂CW 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3-54页 |
·湿摩擦牢度提升剂CW 应用工艺探讨 | 第54-57页 |
·工作液浓度的确定 | 第54-55页 |
·轧液率的确定 | 第55-56页 |
·工作液pH 值的确定 | 第56-57页 |
·焙烘温度、焙烘时间 | 第57页 |
·浸轧次数 | 第57页 |
·合成湿摩牢度提升剂 CW 的原料成本核算 | 第57-58页 |
·误差分析 | 第58-59页 |
·仪器与药品误差 | 第58页 |
·操作误差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