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灵丘县支家地铅锌银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 ·选题来源、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选题来源 | 第8页 |
| ·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 ·主要完成的工作量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矿床学研究 | 第9-11页 |
| ·成矿系列研究 | 第11页 |
| ·成矿信息的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 ·研究思路、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线路 | 第13-17页 |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及技术线路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7-25页 |
| ·晋东北中生代多金属矿成矿活动特点 | 第17-20页 |
| ·晋东北地区多金属矿分布 | 第17-18页 |
| ·矿化有关的燕山期岩浆岩 | 第18页 |
| ·控矿构造 | 第18页 |
| ·矿化分带特点 | 第18-20页 |
| ·支家地矿区域地质特征 | 第20-25页 |
| ·地层 | 第20页 |
| ·燕山期岩浆岩 | 第20-21页 |
| ·构造 | 第21-23页 |
| ·区域中生代多金属矿产 | 第23-24页 |
| ·区域硫同位素及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5-46页 |
| ·矿区地质概况 | 第25页 |
| ·地层 | 第25页 |
| ·岩浆岩 | 第25页 |
| ·构造 | 第25页 |
| ·矿体类型划分 | 第25页 |
| ·隐爆角砾岩型矿体主要特征 | 第25-32页 |
| ·矿体空间分布及形态特征 | 第25-28页 |
| ·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 第28-31页 |
| ·矿体地球化学特征 | 第31-32页 |
| ·断裂热液充填型矿体主要特征 | 第32-45页 |
| ·矿体空间分布及形态特征 | 第32-41页 |
| ·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 第41-42页 |
| ·矿体地球化学特征 | 第42-45页 |
| ·矿化蚀变特征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岩石学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 第46-56页 |
| ·岩石学特征 | 第46-49页 |
| ·矿物组成特征 | 第46-47页 |
| ·岩石结构构造特征 | 第47-49页 |
| ·岩石学特征的变化 | 第49页 |
|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49-56页 |
| ·主量元素 | 第50-51页 |
| ·稀土元素特征 | 第51-54页 |
| ·微量元素特征 | 第54-56页 |
| 第五章 矿床成因探讨 | 第56-68页 |
| ·成矿时代及期次分析 | 第56-63页 |
| ·隐爆角砾岩胶结物的锆石年龄 | 第56-58页 |
| ·矿体结构构造分析对成矿期次的约束 | 第58-61页 |
| ·电子探针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 ·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 第63-68页 |
| ·与矿化相关岩浆岩的源区 | 第63-64页 |
| ·同位素对物质来源的示踪 | 第64-68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8-70页 |
| ·主要结论 | 第68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68-69页 |
| ·不足之处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 致谢 | 第75-77页 |
| 附图 | 第77-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