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脆弱性评估及子系统耦合协调性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1.2.1 现实问题 | 第10页 |
1.2.2 科学问题 | 第10页 |
1.2.3 关键问题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12-29页 |
2.1 相关研究进展 | 第12-23页 |
2.1.1 城市脆弱性综述 | 第12-20页 |
2.1.2 耦合协调性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2.1.3 精准治理研究综述 | 第22-23页 |
2.2 研究范围界定 | 第23页 |
2.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3-25页 |
2.3.1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2.3.2 章节安排 | 第24-25页 |
2.4 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及创新点 | 第25-27页 |
2.4.1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2.4.2 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2.4.3 创新点 | 第27页 |
2.5 研究技术路径 | 第27-29页 |
第三章 诊断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9-43页 |
3.1 指标选取原则 | 第29-30页 |
3.2 一、二级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30-31页 |
3.3 三级指标的构建 | 第31-43页 |
3.3.1 三级指标的汇总 | 第31-34页 |
3.3.2 三级指标的遴选 | 第34-40页 |
3.3.3 三级指标的确定 | 第40-43页 |
第四章 诊断模型的建立 | 第43-53页 |
4.1 城市脆弱性评估模型的建立 | 第43-48页 |
4.1.1 城市脆弱性测度方法的选取 | 第43-47页 |
4.1.2 城市脆弱性测度流程 | 第47-48页 |
4.2 耦合协调性评估模型构建 | 第48-53页 |
第五章 诊断结果与分析 | 第53-62页 |
5.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 第53页 |
5.2 脆弱性评估分析 | 第53-59页 |
5.2.1 城市脆弱性动态演变规律 | 第53-56页 |
5.2.2 城市脆弱性空间分异特征 | 第56-59页 |
5.3 耦合协调性分析 | 第59-62页 |
第六章 精准治理策略及措施 | 第62-67页 |
6.1 精准治理对象分类 | 第62页 |
6.2 精准治理策略 | 第62-67页 |
6.2.1 精准治理策略一—降脆 | 第62-66页 |
6.2.2 精准治理策略二—补短板 | 第66-6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7页 |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