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12区白垩系砂岩油藏滚动评价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2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9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9-10页 |
1.3.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第2章 地层对比与划分 | 第12-30页 |
2.1 地层层序 | 第12-13页 |
2.1.1 区域地层概况 | 第12-13页 |
2.1.2 目的层地层特征 | 第13页 |
2.2 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2.3 地层对比与划分 | 第14-30页 |
2.3.1 砂层组对比与划分 | 第14-19页 |
2.3.2 小层划分对比 | 第19-24页 |
2.3.3 地层展布特征 | 第24-30页 |
第3章 构造特征研究 | 第30-48页 |
3.1 区域构造特征 | 第30页 |
3.2 需解决的问题 | 第30页 |
3.3 三维地震精细解释 | 第30-48页 |
3.3.1 层位标定 | 第30-33页 |
3.3.2 构造精细解释 | 第33-48页 |
第4章 沉积相分析 | 第48-55页 |
4.1 区域沉积背景 | 第48页 |
4.2 岩性特征 | 第48-50页 |
4.3 地震属性 | 第50-52页 |
4.4 砂体展布特征 | 第52-55页 |
第5章 储层特征研究 | 第55-95页 |
5.1 需解决的问题 | 第55页 |
5.2 储层预测 | 第55-86页 |
5.2.1 储层反演思路 | 第55-56页 |
5.2.2 测井曲线标准化 | 第56-58页 |
5.2.3 岩石物理分析 | 第58-59页 |
5.2.4 测井曲线重构 | 第59-61页 |
5.2.5 优选反演方法 | 第61-67页 |
5.2.6 反演效果分析 | 第67-69页 |
5.2.7 有利储层刻画 | 第69-86页 |
5.3 储层特征分析 | 第86-95页 |
5.3.1 岩电特征 | 第86-88页 |
5.3.2 单井相特征 | 第88-90页 |
5.3.3 地震相特征 | 第90-93页 |
5.3.4 储层特征分析 | 第93-95页 |
第6章 成藏分析及储量评价 | 第95-110页 |
6.1 已成藏井区分析 | 第95-104页 |
6.1.1 油气显示 | 第95-96页 |
6.1.2 油藏解剖 | 第96-104页 |
6.2 油藏类型 | 第104-106页 |
6.3 油气成藏规律 | 第106-110页 |
6.3.1 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 | 第106页 |
6.3.2 油气成藏模式及富集规律 | 第106-107页 |
6.3.3 储量估算 | 第107-110页 |
第7章 滚动评价及目标优选 | 第110-139页 |
7.1 评价的原则和思路 | 第110页 |
7.2 地质评价 | 第110-112页 |
7.2.1 整体评价 | 第110-111页 |
7.2.2 分带评价 | 第111-112页 |
7.3 圈闭评价 | 第112-116页 |
7.3.1 圈闭评价参数确定 | 第113-114页 |
7.3.2 圈闭评价结果 | 第114-116页 |
7.4 目标优选 | 第116-139页 |
结论 | 第139-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42-143页 |
致谢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