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1.2.1 基片集成波导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1.1 基片集成波导作为天线馈电部分 | 第13-14页 |
1.2.1.2 基片集成波导作为天线辐射单元 | 第14页 |
1.2.1.3 基片集成波导作为天线腔体 | 第14-15页 |
1.2.2 介质天线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2.1 介质棒天线 | 第15-16页 |
1.2.2.2 介质加载天线 | 第16页 |
1.2.2.3 介质谐振器天线 | 第16-17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作者的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天线基础理论 | 第19-37页 |
2.1 天线的基础参数定义 | 第19-23页 |
2.1.1 天线的输入阻抗 | 第19页 |
2.1.2 天线的反射系数 | 第19-20页 |
2.1.3 天线的方向图 | 第20-21页 |
2.1.4 天线的效率和增益 | 第21-22页 |
2.1.5 天线的有效口径 | 第22页 |
2.1.6 天线的带宽 | 第22-23页 |
2.2 基片集成波导的特性分析 | 第23-24页 |
2.3 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分析 | 第24-30页 |
2.3.1 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2.3.2 半球体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分析 | 第25-26页 |
2.3.3 圆柱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分析 | 第26-28页 |
2.3.4 矩形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分析 | 第28-30页 |
2.4 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带宽增加技术 | 第30-34页 |
2.4.1 开孔结构介质谐振器天线 | 第31-32页 |
2.4.3 引入空气缝隙 | 第32-33页 |
2.4.4 增加寄生单元 | 第33-34页 |
2.5 分层介质谐振器天线分析 | 第34-36页 |
2.5.1 分层介质谐振器理论分析 | 第34-35页 |
2.5.2 分层介质谐振器天线空气缝隙分析 | 第35-3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基于基片集成波导功分器的设计及分析 | 第37-53页 |
3.1 单层基片集成波导功分器 | 第37-45页 |
3.1.1 等相位单层1馈2基片集成波导T型功分器 | 第37-39页 |
3.1.2 不等长180°相位差单层1馈2基片集成波导T型功分器 | 第39-41页 |
3.1.3 等长180°相位差单层1馈2基片集成波导T型功分器 | 第41-43页 |
3.1.4 单层1馈4基片集成波导H型功分器 | 第43-45页 |
3.2 双层基片集成波导功分器 | 第45-51页 |
3.2.1 双层1馈2基片集成波导功分器 | 第45-47页 |
3.2.2 双层1馈4基片集成波导功分器 | 第47-5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基于基片集成波导缝隙天线 | 第53-65页 |
4.1 高增益线极化缝隙天线 | 第53-56页 |
4.1.1 高增益缝隙天线单元设计 | 第53-54页 |
4.1.2 高增益缝隙天线的特性分析 | 第54-56页 |
4.2 双极化缝隙天线 | 第56-63页 |
4.2.1 双极化缝隙天线单元设计 | 第57-58页 |
4.2.2 双极化缝隙天线单元的特性分析 | 第58-59页 |
4.2.3 双极化缝隙天线阵设计与分析 | 第59-6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基于基片集成波导介质天线 | 第65-87页 |
5.1 线极化介质谐振器天线 | 第65-76页 |
5.1.1 介质谐振器天线单元设计 | 第65-66页 |
5.1.2 介质谐振器天线单元的特性分析 | 第66-71页 |
5.1.3 天线阵设计与分析 | 第71-75页 |
5.1.4 天线阵加工方案 | 第75-76页 |
5.2 线极化介质加载天线 | 第76-86页 |
5.2.1 介质加载天线单元设计 | 第76-77页 |
5.2.2 介质加载天线单元的特性分析 | 第77-81页 |
5.2.3 介质加载天线阵设计与分析 | 第81-84页 |
5.2.4 天线阵加工方案 | 第84-8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91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7-88页 |
6.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88-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