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儿科论文

汪受传教授从调气法论治哮喘方法的数据挖掘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前言第14-15页
第一部分 理论部分第15-31页
    1 现代医学对儿童哮喘的认识第15-20页
        1.1 流行病学第15-16页
        1.2 发病机制第16-17页
        1.3 临床特征第17-18页
        1.4 治疗进展第18-20页
    2 中医学对哮喘的认识第20-31页
        2.1 病名考究第20-21页
        2.2 病因病机研究第21-22页
        2.3 数据挖掘在中医传承中的应用第22-23页
        2.4 哮喘模型单味中药药理的研究第23-31页
第二部分 汪受传教授论治小儿哮喘的学术思想第31-36页
    1 夙因伏风内潜第31-32页
    2 三期辨证为纲第32-33页
        2.1 发作期第32页
        2.2 迁延期第32页
        2.3 缓解期第32-33页
    3 消风为法证治第33-36页
        3.1 发作期治疗第33页
        3.2 迁延期治疗第33-34页
        3.3 缓解期治疗第34-36页
第三部分 汪受传教授治疗哮喘临床用药规律研究第36-84页
    1 研究目的第36页
    2 研究方法第36页
    3 病例来源第36页
    4 诊断标准第36-38页
        4.1 西医诊断标准第36-37页
        4.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第37-38页
    5 病例选择第38-40页
        5.1 入选判断程序第38页
        5.2 哮喘分期分证第38-40页
        5.3 病例纳入标准第40页
        5.4 病例排除标准第40页
        5.5 病例脱落标准第40页
        5.6 终止试验标准第40页
    6 研究设计第40-43页
        6.1 设计方案第40-41页
        6.2 治疗方案第41页
        6.3 药品来源第41页
        6.4 观察指标第41-43页
    7 疗效标准第43-44页
        7.1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第43-44页
        7.2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第44页
    8 安全性评价标准第44-45页
    9 统计方法第45页
        9.1 临床疗效数据采集分析第45页
        9.2 回顾性分析病案数据信息挖掘方法第45页
    10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45-52页
        10.1 病例入选及实验完成情况第45页
        10.2 基线统计第45-49页
        10.3 合并症调查统计第49-50页
        10.4 哮喘疾病、中医疗效及积分评定第50-52页
        10.5 安全性观察第52页
    11 回顾性用药规律分析第52-84页
        11.1 发作期情况及用药特点第52-63页
        11.2 迁延期情况及用药特点第63-73页
        11.3 缓解期证型分布情况第73-84页
第四部分 讨论第84-109页
    1 立论依据第84-85页
        1.1 病因病机—哮喘有夙根,风痰内伏为夙因第84页
        1.2 分期辨证—疾病分三期,发作缓解合迁延第84-85页
        1.3 治法主方—治法先调气,消风豁痰调肺气第85页
    2 结果分析第85-86页
        2.1 疾病疗效分析第86页
        2.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及总有效率第86页
    3 治法方药第86-104页
        3.1 治法方药分析第86-92页
        3.2 单药、对药分析第92-104页
    4 麻黄治疗小儿哮喘探讨第104-109页
        4.1 治肺消风首推麻黄第104-105页
        4.2 麻黄类方治疗小儿哮喘第105-108页
        4.3 结语第108-109页
结论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23页
附录第123-12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25-126页
致谢第126-127页
个人简历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KM2 / NRF2信号通路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篇:溃愈散调控TLR4/MyD88/NF-κBp65信号通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