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紫锥菊简述 | 第12-14页 |
1.1.1 国内外进展 | 第12页 |
1.1.2 紫锥菊的生物活性成分 | 第12-13页 |
1.1.3 药理作用 | 第13-14页 |
1.1.4 培养方式 | 第14页 |
1.2 共培养紫锥菊不定根生长动力学模型 | 第14-15页 |
1.3 诱导剂在组培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1.3.1 诱导剂的作用 | 第15页 |
1.3.2 机制原理 | 第15-16页 |
1.3.3 进展和应用 | 第16页 |
1.3.4 抗氧化酶 | 第16-17页 |
1.4 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5 试验内容 | 第18页 |
1.6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9-34页 |
2.1 试验材料及主要仪器 | 第19-20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2.1.2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2.1.3 试验所需药品 | 第20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0-27页 |
2.2.1 生物反应器中紫锥菊不定根的继代培养与共培养 | 第20-21页 |
2.2.2 建立不定根生长动力学模型 | 第21页 |
2.2.3 添加诱导剂对不定根中生理活性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21-22页 |
2.2.3.1 添加MeJA和SA对不定根生长的影响 | 第21-22页 |
2.2.3.2 MeJA添加浓度对不定根生长的影响 | 第22页 |
2.2.4 不定根生理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 第22-27页 |
2.2.4.1 总酚的提取 | 第22页 |
2.2.4.2 响应面法 | 第22-27页 |
2.2.5 紫锥菊不定根的生物活性特征研究 | 第27页 |
2.3 测定参数及方法 | 第27-34页 |
2.3.1 不定根生物量测定 | 第27-28页 |
2.3.2 不定根萃取液的制备 | 第28页 |
2.3.3 水溶性多糖含量测定 | 第28-29页 |
2.3.4 总酚类化合物含量测定 | 第29页 |
2.3.5 咖啡酸衍生物含量测定 | 第29页 |
2.3.6 共培养不定根抗氧化活性测定 | 第29-31页 |
2.3.6.1 还原能力的测定 | 第29页 |
2.3.6.2 Fe~(2+)螯合能力的测定 | 第29-30页 |
2.3.6.3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测定 | 第30页 |
2.3.6.4 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30-31页 |
2.3.7 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 第31-33页 |
2.3.7.1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测定 | 第31页 |
2.3.7.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 第31-32页 |
2.3.7.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 第32-33页 |
2.3.7.4 酶提液中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3页 |
2.3.7.5 比活力计算 | 第33页 |
2.3.8 统计分析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4-64页 |
3.1 共培养紫锥菊不定根体系生长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4-44页 |
3.1.1 生物量与电导率随不定根生长及活性物质积累的变化规律 | 第34-35页 |
3.1.2 酸碱度随不定根生长及活性物质积累的变化规律 | 第35页 |
3.1.3 多糖随不定根生长及活性物质积累的变化规律 | 第35-36页 |
3.1.4 总酚随不定根生长及活性物质积累的变化规律 | 第36-37页 |
3.1.5 咖啡酸衍生物随不定根生长及活性物质积累的变化规律 | 第37-39页 |
3.1.6 还原力随不定根生长及活性物质积累的变化规律 | 第39-40页 |
3.1.7 Fe~(2+)螯合力随不定根生长及活性物质积累的变化规律 | 第40-41页 |
3.1.8 DPPH随不定根生长及活性物质积累的变化规律 | 第41-42页 |
3.1.9 ABTS随不定根生长及活性物质积累的变化规律 | 第42-43页 |
3.1.10 小结 | 第43-44页 |
3.2 诱导剂对共培养紫锥菊不定根的影响 | 第44-52页 |
3.2.1 添加不同诱导剂对共培养紫锥菊不定根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2 MeJA添加浓度对共培养紫锥菊不定根生长的影响 | 第45-52页 |
3.2.3 小结 | 第52页 |
3.3 提取工艺对不定根中活性物质的影响 | 第52-64页 |
3.3.1 提取因素显著性影响(Plackett–Bruman) | 第52页 |
3.3.2 单因素试验 | 第52-56页 |
3.3.3 响应面(CCD法) | 第56-63页 |
3.3.4 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7页 |
4.1 紫锥菊不定根生长动力学模型 | 第64页 |
4.2 诱导剂对共培养紫锥菊不定根相关参数的影响 | 第64-65页 |
4.3 紫锥菊不定根提取工艺的优化 | 第65-66页 |
4.4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录A | 第76-78页 |
附录B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