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2-15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创新点 | 第15-16页 |
1.4 研究对象界定 | 第16-17页 |
1.5 港口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17-21页 |
1.5.1 研究港口选择 | 第17-20页 |
1.5.2 数据来源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 第21-37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1-28页 |
2.1.1 集装箱港口体系演变理论 | 第21-26页 |
2.1.2 集装箱班轮运输组织理论 | 第26-28页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8-37页 |
2.2.1 集装箱港口体系演变的研究进展 | 第29-31页 |
2.2.2 集装箱航运网络研究进展 | 第31-33页 |
2.2.3 集装箱航运网络变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第33-36页 |
2.2.4 文献评述和研究切入点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中国集装箱海上运输网络节点和线路变化 | 第37-54页 |
3.1 中国集装箱海上运输发展概述 | 第37-39页 |
3.2 中国集装箱海上运输港口节点分析 | 第39-47页 |
3.2.1 中国集装箱港口数量和空间布局 | 第39-42页 |
3.2.2 中国集装箱港口运输地位及内外贸运输职能 | 第42-47页 |
3.3 中国集装箱海上运输线路分析 | 第47-54页 |
3.3.1 中国集装箱港口总体航班组织 | 第47-51页 |
3.3.2 中国集装箱港口航区航班组织 | 第51-54页 |
第四章 中国集装箱海上运输网络格局变化 | 第54-94页 |
4.1 集装箱港口运输联系OD矩阵构建模型 | 第54页 |
4.1.1 OD矩阵构建模型 | 第54页 |
4.1.2 OD矩阵构建结果 | 第54页 |
4.2 集装箱港口运输网络分析方法 | 第54-59页 |
4.2.1 多重联系分析法 | 第54-57页 |
4.2.2 运输网络的层级划分和显著流的类型 | 第57-59页 |
4.3 国际运输网络格局变化 | 第59-69页 |
4.3.1 港口国际输出运输联系 | 第60-65页 |
4.3.2 港口国际输入运输联系 | 第65-69页 |
4.4 国内运输网络格局变化 | 第69-90页 |
4.4.1 港口群之间的运输联系 | 第69-71页 |
4.4.2 港口与港口之间的运输联系 | 第71-90页 |
4.5 中国海上运输网络格局变化基本特征 | 第90-94页 |
4.5.1 以上海为首的八大集装箱门户港口格局稳定 | 第90页 |
4.5.2 集装箱运输重心北移趋势明显 | 第90-91页 |
4.5.3 基本形成三大轴辐运输系统 | 第91-94页 |
第五章 中国集装箱海上运输网络变化原因 | 第94-104页 |
5.1 全球产业转移与贸易联系 | 第94-96页 |
5.2 政府宏观调控与政策引导 | 第96-97页 |
5.3 港口自身条件优化 | 第97-100页 |
5.4 港航企业网络扩展与航线调整 | 第100-101页 |
5.5 腹地交通网络拓展与完善 | 第101-102页 |
5.6 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04-105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4页 |
附录 | 第114-138页 |
附录1 :2004–2013年港口内、外贸集装箱吞吐总量(万TEU) | 第114-116页 |
附录2 :2004–2013年港口航区航班组织变化 | 第116-121页 |
附录3 :2004–2013年港口显著流分布变化 | 第121-138页 |
致谢 | 第138-13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