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1.2.1 老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现状 | 第8-9页 |
1.2.2 微生物燃料电池和微生物电解池的原理 | 第9-11页 |
1.2.3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4 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11-13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24页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15-17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15-16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16-17页 |
2.2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构建与启动 | 第17-21页 |
2.2.1 空气阴极的制作 | 第17-18页 |
2.2.2 阳极预处理 | 第18页 |
2.2.3 反应器组装及外电路连接 | 第18-19页 |
2.2.4 接种微生物的培养 | 第19-20页 |
2.2.5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启动 | 第20-21页 |
2.3 测试分析方法 | 第21-24页 |
2.3.1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21-22页 |
2.3.2 垃圾渗滤液监测指标测定 | 第22-23页 |
2.3.3 SEM和红外光谱 | 第23-24页 |
3 电极面积对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24-32页 |
3.1 概述 | 第24页 |
3.2 实验设计 | 第24页 |
3.3 阳极阴极面积变化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 | 第24-27页 |
3.4 阴极阳极面积变化对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27-29页 |
3.4.1 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27-28页 |
3.4.2 对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处理效果 | 第28-29页 |
3.5 pH、电导率的变化 | 第29-3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阳极改性对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32-41页 |
4.1 概述 | 第32页 |
4.2 实验设计 | 第32-33页 |
4.2.1 阳极碳毡的改性 | 第32-33页 |
4.2.2 MFC启动与运行 | 第33页 |
4.3 改性对阳极表面及结构特征的影响 | 第33-35页 |
4.4 阳极改性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 | 第35-37页 |
4.5 阳极改性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7-40页 |
4.5.1 对COD去除效果及库伦效率的影响 | 第37-39页 |
4.5.2 对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处理效果 | 第39-40页 |
4.5.3 pH、电导率的变化 | 第4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 微生物燃料电池与微生物电解池联合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 | 第41-50页 |
5.1 概述 | 第41页 |
5.2 实验设计 | 第41-42页 |
5.3 串联电解池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 | 第42-44页 |
5.4 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44-46页 |
5.5 pH、电导率的变化 | 第46-47页 |
5.6 对氨氮的处理效果 | 第47-4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0-52页 |
6.1 结论 | 第50-51页 |
6.2 建议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附录 | 第60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0页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基金项目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