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层优化的电动汽车充电价格引导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1.1.1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2.1 电动汽车充电的双层优化 | 第10-11页 |
| 1.2.2 电动汽车充电的价格引导 | 第11-13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第2章 电动汽车充电电价引导模型 | 第14-25页 |
| 2.1 电动汽车充电峰谷时段划分 | 第14-18页 |
| 2.1.1 基于隶属度函数的峰谷时段划分 | 第14-15页 |
| 2.1.2 算例分析 | 第15-18页 |
| 2.2 电动汽车无序充电负荷模型与计算方法 | 第18-21页 |
| 2.2.1 电动汽车充电的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 2.2.2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 | 第19-21页 |
| 2.3 电动汽车充电电价引导模型 | 第21-24页 |
| 2.3.1 价格弹性系数介绍 | 第21-22页 |
| 2.3.2 电价引导模型的建立 | 第22-2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电动汽车充电双层优化策略 | 第25-37页 |
| 3.1 双层优化简介 | 第25-26页 |
| 3.1.1 双层优化的基本概念 | 第25-26页 |
| 3.1.2 双层优化的求解方法 | 第26页 |
| 3.2 电动汽车充电双层优化调度架构 | 第26-29页 |
| 3.2.1 代理商机制 | 第26-27页 |
| 3.2.2 信息互动机制 | 第27-29页 |
| 3.3 电动汽车充电双层优化模型 | 第29-32页 |
| 3.3.1 上层优化模型 | 第29-32页 |
| 3.3.2 下层优化模型 | 第32页 |
| 3.4 双层优化模型求解方法 | 第32-36页 |
| 3.4.1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 | 第32-33页 |
| 3.4.2 遗传算法基本操作 | 第33-34页 |
| 3.4.3 分层迭代求解方法 | 第34-36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采用双层优化策略区域系统案例求解 | 第37-49页 |
| 4.1 算例介绍 | 第37-40页 |
| 4.2 优化结果分析 | 第40-45页 |
| 4.2.1 负荷曲线分析 | 第40-42页 |
| 4.2.2 网络损耗及节点电压分析 | 第42-43页 |
| 4.2.3 经济效益分析 | 第43-45页 |
| 4.3 优化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47页 |
| 4.3.1 电价约束对优化结果的影响 | 第45-47页 |
| 4.3.2 电动汽车数量对优化结果的影响 | 第47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 5.1 结论 | 第49-50页 |
| 5.2 展望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5-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