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木34油田见水规律认识及治理对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前言第9-13页
    1.1 研究目的意义第9页
    1.2 研究现状第9-11页
        1.2.1 油藏见水规律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控水稳油措施第10-11页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第11-13页
第2章 油田特征第13-27页
    2.1 地理位置第13页
    2.2 勘探开发状况第13-14页
    2.3 小层特征研究第14-18页
        2.3.1 标志层划分油层组第14-15页
        2.3.2 沉积旋回划分小层第15-16页
        2.3.3 连井对比与层位闭合第16页
        2.3.4 油藏类型第16-18页
    2.4 构造特征第18页
    2.5 油层特征第18-20页
    2.6 边底水及隔夹层分布特征第20-23页
        2.6.1 边底水分布特征第20-21页
        2.6.2 隔夹层分布特征第21-23页
    2.7 开发动态特征第23-27页
        2.7.1 油田开发现状第23-24页
        2.7.2 产能分类评价第24-27页
第3章 油藏见水规律研究第27-61页
    3.1 见水类型第27-31页
        3.1.1 边底水第27-28页
        3.1.2 注入水第28-30页
        3.1.3 层间水第30-31页
    3.2 见水特征第31-34页
        3.2.1 油藏见水统计特征第31-32页
        3.2.2 油藏见水平面特征第32页
        3.2.3 单井见水动态特征第32-34页
    3.3 见水方向第34-43页
        3.3.1 注入水见水方向第34-40页
        3.3.2 油藏见水方向第40-43页
    3.4 见水影响因素第43-47页
        3.4.1 储层构造第43-44页
        3.4.2 含油饱和度第44页
        3.4.3 有效厚度第44-45页
        3.4.4 水层厚度第45页
        3.4.5 储层物性第45-46页
        3.4.6 隔夹层分布第46-47页
        3.4.7 采液强度第47页
    3.5 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第47-53页
        3.5.1 Logistic模型预测法第48-49页
        3.5.2 万吉业模型预测法第49-50页
        3.5.3 图版法第50-51页
        3.5.4 相渗透率法第51-52页
        3.5.5 含水上升规律评价第52-53页
    3.6 油水界面抬升速度量化第53-61页
        3.6.1 标定法第53-55页
        3.6.2 物质平衡法第55-57页
        3.6.3 容积法第57-59页
        3.6.4 油水界面抬升速度评价第59-61页
第4章 见水治理对策研究第61-88页
    4.1 储层地质建模第61-70页
        4.1.1 建模思路第61页
        4.1.2 构造模型第61-64页
        4.1.3 沉积相模型第64-66页
        4.1.4 属性模型第66-69页
        4.1.5 储量计算第69-70页
    4.2 数值模拟研究第70-77页
        4.2.1 地质模型粗化第70-71页
        4.2.2 高压物性参数、相渗和毛管力第71-73页
        4.2.3 油藏模型初始化及参数设置第73页
        4.2.4 历史拟合第73-77页
    4.3 开发治理技术政策第77-88页
        4.3.1 治理措施分析第77-80页
        4.3.2 边底水产出井治理措施第80-82页
        4.3.3 注水井组注采参数优化第82-88页
第5章 结论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设银行个人客户精准营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公安部门审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