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民间文学论文

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9页
目录第9-13页
引言第13-41页
 一、研究内容第13-18页
  (一) 历史考证——大禹传说的"史实素地"第14-16页
  (二) 神话解读——大禹传说中的"神话编码"第16-17页
  (三) 文化阐释——大禹传说的演变与发展第17-18页
 二、研究意义第18-22页
  (一) 文化价值与文学意义第19-20页
  (二) 对夏文化及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意义第20页
  (三) 神话传说的理论构架第20-21页
  (四) 学术史意义:重估"古史辨"派的神话研究第21-22页
 三、史料范围第22-28页
  (一) 传世文献第23-25页
  (二) 出土文献第25-26页
  (三) 实物与图像第26页
  (四) 人类学材料第26-28页
 四、研究方法第28-33页
  (一) 神话学理论方法第29-30页
  (二) 历史演进法第30页
  (三) 历史地理法第30-31页
  (四) 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第31-33页
 五、研究回顾第33-41页
  (一) 晚清至民国初第33-34页
  (二) 二十世纪20至40年代第34-36页
  (三) 二十世纪50至70年代第36-38页
  (四)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第38-41页
第一章 禹在古帝王系中的位置第41-83页
 第一节 帝系整合与史学自觉第41-50页
  一、先秦时期的帝系传说第42-44页
  二、战国后期古帝王系的整合第44-47页
  三、汉以后的古史系统第47-50页
 第二节 关于传统的古史谱系第50-57页
  一、传统古史体系不可信第51-53页
  二、关于《帝系》第53-57页
 第三节 尧舜禹的关系第57-67页
  一、尧舜禹关系的来源第57-60页
  二、尧舜禹禅让传说第60-67页
 第四节 鲧禹启的关系第67-74页
  一、鲧与禹之关系第67-69页
  二、禹与启之关系第69-70页
  三、禹与夏之关系第70-74页
 第五节 重新看待禹的传说第74-83页
  一、禹传说最早出现的时间问题第74-76页
  二、关于禹的性质第76-79页
  三、禹:人神叠合的传说人物第79-83页
第二章 夏禹族源问题考证第83-111页
 第一节 夏禹族源诸说第83-88页
 第二节 夏禹族源新论证第88-99页
  一、夏族与周族的关系问题第89-91页
  二、禹前期在晋南第91-93页
  三、避商均于阳城:禹入豫西第93-97页
  四、大夏、西夏:夏亡后西迁第97-99页
 第三节 "禹生石纽"传说的文化解析第99-111页
  一、"禹生于石"的神话叙事第100-101页
  二、"禹生石纽"传说的演绎第101-103页
  三、"禹生石纽"传说的历史背景第103-108页
  附录:景云碑及碑文第108-111页
第三章 夏族"图腾"的文化阐释第111-137页
 第一节 夏族图腾诸说第111-113页
 第二节 夏族的熊崇拜第113-122页
  一、神熊形象:从图像叙事到文本叙事第113-118页
  二、"熊"的隐喻意象第118-120页
  三、物物相生的神话哲学理念第120-122页
 第三节 "神显"薏苡的象征解读第122-126页
  一、所谓的"图腾"薏苡第122-124页
  二、植物:再生的仪式和象征第124-125页
  三、神显"薏苡"例析第125-126页
 第四节 "禹生于石"与石的文化渊源第126-131页
  一、禹、启与石第127-128页
  二、石头的象征意义第128-130页
  三、禹生于石的原型意义第130-131页
 第五节 龙"图腾"第131-137页
  一、龙蛇"图腾"第132-134页
  二、龙起源的多元性第134-137页
第四章 禹平水土传说新证第137-167页
 第一节 禹治水传说的背景第137-143页
  一、禹治水有无问题的争论第137-140页
  二、禹时代的气候环境第140-141页
  三、禹前治水的传说人物第141-143页
 第二节 《禹贡》:原初记忆的积累第143-150页
  一、《禹贡》的成书第143-145页
  二、禹未划九州第145-147页
  三、从《容成氏》看治水先后问题第147-150页
 第三节 禹平水土传说新解第150-159页
  一、禹之功在敷土第151-153页
  二、(?)公盨"天命禹敷土"第153-155页
  三、治土的方法:堕山溶川第155-157页
  四、由敷土到治水的转变第157-159页
 第四节 "天命观"下的禹第159-167页
  一、天命观:天的神圣性第159-162页
  二、"天命禹":禹的神性第162-163页
  三、"天赐禹洪范九畴"演析第163-167页
第五章 大禹征伐传说探析第167-196页
 第一节 禹伐共工第167-176页
  一、共工非鲧第167-173页
  二、禹伐共工第173-176页
 第二节 禹征三苗第176-183页
  一、三苗的族源及变迁第176-180页
  二、禹征三苗第180-183页
 第三节 禹伐有扈第183-188页
  一、《甘誓》的成书年代问题第184-185页
  二、禹伐还是启伐第185-186页
  三、伐有扈的原因第186-188页
 第四节 禹杀防风第188-196页
  一、文本文献中的禹杀防风传说第189-194页
  二、民间口传的禹杀防风传说第194-196页
第六章 大禹其他传说研究第196-220页
 第一节 禹娶涂山与禹会诸侯第196-201页
  一、涂山地望第196-199页
  二、禹娶涂山女第199-200页
  三、禹会诸侯第200-201页
 第二节 禹铸九鼎传说探析第201-214页
  一、禹铸九鼎传说之演变第202-203页
  二、禹铸九鼎的可能性第203-207页
  三、九鼎所刻图案第207-211页
  四、九鼎之"九"第211-212页
  五、九鼎的传承第212-214页
 第三节 禹德之传说第214-220页
  一、(?)公盨中的禹德第214-216页
  二、《容成氏》中禹之德政第216-220页
结语第220-223页
参考文献第223-235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235-236页
后记第236页

论文共2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满族萨满神话研究
下一篇:湘西文化与沈从文的小说创作